[发明专利]一种野外地质地貌形态地图生成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38603.0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0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毕明丽;薛晓刚;李彩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C21/00 | 分类号: | G01C21/00;G01C21/20;G06T11/20;G06T11/60;G06T7/80;G06T7/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王峰刚 |
地址: | 130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外 地质 地貌 形态 地图 生成 方法 系统 | ||
1.一种野外地质地貌形态地图生成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标定节点的定位信息和行驶至标定节点的时间信息,并根据预设标定距离、定位信息确定相应标定节点的标定区域;
S102:通过高光谱遥感同步采集标定区域的高光谱图像数据,并对高光谱图像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后构建标定地图;
S103:根据时间信息同步获取标定节点处的环境条件数据和当日内的气象数据,并将气象数据、环境条件数据输入环境数据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后得到环境条件数据序列;
S104:将环境条件数据序列、高光谱图像数据输入预测扩展模型进行扩展后得到与标定区域对应的环境条件分布集序列;
S105:根据标定区域、环境条件数据、时间信息生成匹配识别符,并以匹配识别符为文件名建立存储文件,环境条件分布集序列存储在存储文件;
S106:将相邻的标定节点依次连接形成行驶轨迹线路,并将行驶轨迹线路在标定地图上标注显示;
S107:通过输入定位、环境条件、时间中至少一种匹配信息匹配并读取存储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地质地貌形态地图生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定位信息、时间信息通过装配在目标用户上的GPS定位器、定时器分别实时获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地质地貌形态地图生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标定区域的确定具体为:
以预设标定距离为半径、标定节点为圆心确定呈圆形的标定区域;
或,以预设标定距离为二分之一边长、标定节点为对角线交点确定呈正方形的标定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地质地貌形态地图生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标定地图包括地质信息、地貌信息以及形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地质地貌形态地图生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环境条件数据序列的预测具体过程为:
根据时间信息从当日内的气象数据中截取标定节点的实时气象数据;
将实时气象数据与当日内的气象数据中的其他时刻气象数据对比分析,得到分析变换参数;
根据分析变换参数对标定节点处的环境条件数据进行变换,得到标定节点处在当日内时间轴上连续分布的环境条件数据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地质地貌形态地图生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环境条件数据包括通过装配在目标用户上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力传感器分别实时采集的温度数据、湿度数据、风力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地质地貌形态地图生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环境条件分布集序列的扩展过程具体为:
根据定位信息从高光谱图像数据中截取标定节点的高光谱数据;
将标定节点的高光谱数据、环境条件数据同时输入预测扩展模型训练后得到等效变换参数;
预测扩展模型依据等效变换参数将高光谱图像数据预测扩展后输出标定区域内所有位置在同一时间节点的环境条件数据集;
依次将标定节点的环境条件数据序列输入预测扩展模型处理后得到标定区域内所有位置在当日内时间轴上连续分布的环境条件分布集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地质地貌形态地图生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存储文件的建立过程具体为:
根据标定区域、环境条件数据、时间信息分别建立第一识别符、第二识别符、第三识别符,并将第一识别符、第二识别符、第三识别符两两关联呈三角链后融合成识别字符串作为存储文件的文件名;
通过在存储文件建立多个储存单元,并将时间信息依据当日内时间轴划分呈多个连续的时间段信息,多个时间段信息分别作为不同储存单元的单元名;
环境条件分布集序列中的环境条件分布集分别储存在不同的储存单元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程学院,未经长春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386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