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襟翼间交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40353.4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8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陆建国;丁玉波;李卫平;刘杰;姚露;何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C9/20 | 分类号: | B64C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丁晓峰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襟翼 交联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襟翼间交联装置。该装置包括内侧襟翼连接接头、外侧襟翼连接接头、套筒、作动杆、运动行程测量传感器和即时止动触发机构;内侧襟翼连接接头连接至套筒;外侧襟翼连接接头连接至作动杆;套筒设有至少一排止动孔;作动杆能相对于套筒轴向滑动;运动行程测量传感器用于测量作动杆相对于套筒的运动行程;即时止动触发机构包括信号控制器和止动销组件,止动销组件包括轨道筒和止动销;当运动行程测量传感器感测到故障时,信号控制器向止动销组件发出信号,止动销从轨道筒内推出,且与一个止动孔配合,锁定作动杆和套筒。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在感测到脱开故障之后即时止动,降低冲击能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襟翼间交联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飞机襟翼增升系统单侧通常由两至三块翼面组成,各翼面由集中驱动的同轴机械系统分别同步驱动,翼面之间独立滑动或偏转,单块襟翼翼面一般由两个作动器同时操纵。当其中某一作动器脱开故障后,剩余完好的作动器需能够维持整个翼面偏角,以保持左右机翼升力平衡,但大型飞机襟翼翼面展弦比较大,单个作动器脱开后,襟翼容易发生翘曲扭转,破坏整个机翼气动设计,增大左右机翼配平难度。为避免该情况可能需要付出较大的重量代价来增强襟翼安装与运动机构甚至襟翼和机翼盒段的刚度。
此外,驱动单块襟翼翼面运动的两个作动器载荷是按照襟翼安装与运动机构、襟翼和机翼盒段等增升系统整体刚度分配,可能相差两三倍,导致一强一弱设计。作动器的承载能力通常由襟翼正常工作情况的操纵载荷决定,当较强一个作动器脱开后,较弱作动器上载荷增大显著,有可能超过作动器正常设计承载能力,导致较弱作动器需要针对脱开故障载荷而进行专门的加强。但单作动器脱开故障属于小概率事件(10e-8左右),这种设计可能并非最经济设计。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在相邻襟翼之间增加一个“交联装置”(襟翼交联装置英文简称“ICS”),在发生单作动器脱开故障后,通过向另外一块完好翼面两个作动器分载,有效降低较弱作动器上的脱开故障载荷,并通过增加额外约束限制襟翼翼面翘曲扭转,保持良好的同步性。
目前已有的交联系统设计,在传感器侦测到脱开故障后左右不对称后(行程的5%左右),并不立刻锁死系统,而是到达预设止动位置后,通过不可逆的塑性变形等锁死系统。该类设计理念导致在脱开故障发生后,襟翼交联装置传载前且完好作动器传载达到上限后,多余气动载荷导致襟翼翼面发生刚体运动,并持续加速,将对襟翼交联装置产生一个显著的冲击。导致襟翼交联装置动态峰值载荷可能显著高于锁死后的平衡静态载荷,为此需加强襟翼交联装置、襟翼等相关结构设计,背负很大的结构重量代价,并专门设计吸能阻尼装置以克服襟翼交联装置制动过程所需克服的动能,吸能元件几何尺寸与对襟翼间有限安装空间较难协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襟翼间交联装置,其能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能在感测到脱开故障之后即时止动,降低冲击能量。
本发明的以上目的通过一种襟翼间交联装置来实现,所述襟翼间交联装置包括内侧襟翼连接接头、外侧襟翼连接接头、套筒、作动杆、运动行程测量传感器和即时止动触发机构;
所述内侧襟翼连接接头的一端连接至飞机的内侧襟翼,所述内侧襟翼连接接头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套筒;
所述外侧襟翼连接接头的一端连接至飞机的外侧襟翼,所述外侧襟翼连接接头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作动杆;
所述套筒在其套筒壁上设有至少一排止动孔;
所述作动杆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套筒径向内部,且能相对于所述套筒轴向滑动;
所述运动行程测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作动杆的轴向一侧,用于测量所述作动杆相对于所述套筒的运动行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03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太阳能低功耗倾角仪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癌症的超声聚焦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