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抗蚀海洋工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1051.9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5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汪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峻峰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11/24;C04B111/9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文小花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抗蚀 海洋工程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抗蚀海洋工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海洋工程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硅酸盐水泥40~60份、硅灰5~10份、纳米硅1~3份、超塑化剂1~2.5份、致密剂5~10份、消泡剂0.01~0.03份和细骨料30~50份;本发明通过科学配制将硅酸盐水泥、硅灰和纳米硅均匀混合后,配合一定的超塑化剂、致密剂、消泡剂和细骨料的有效复配,各组分相互协同发挥作用,显著提高了海洋工程材料的抗压强度,可达到150MPa以上,具有致密性好、高抗蚀的特点,改善材料于海洋环境的中的耐久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抗蚀海洋工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钢结构施工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大量投入到各种工程建设形式之中,并且相关技术也更加成熟。由于钢结构具有施工快、节能环保及较高抗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成为最主要的建设形式,但是钢结构本身性质的原因,使得在海堤、海底和海港码头等许多涉海水工程建设中易导致钢结构容易遭到破坏,严重危及使用钢结构的建筑,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等问题出现。目前,出现该问题时,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利用涂料对钢结构进行保护层保护,以达到耐腐蚀、耐海水侵蚀、紧固等作用,这是保护钢结构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之一,但现有的钢结构的保护材料在用于工程时,随着于海洋环境中的时间延长,涂料易从钢结构进行腐蚀及脱落,存在稳定性差、出现裂缝、海水腐蚀等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强度高且致密性好的高抗蚀海洋工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大大提高海洋工程材料的耐久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抗蚀海洋工程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硅酸盐水泥40~60份、硅灰5~10份、纳米硅1~3份、超塑化剂1~2.5份、致密剂5~10份、消泡剂0.01~0.03份和细骨料30~50份。
本发明通过科学配制将硅酸盐水泥、硅灰和纳米硅均匀混合后,配合一定的超塑化剂、致密剂、消泡剂和细骨料的有效复配,各组分相互协同发挥作用,显著提高了海洋工程材料的抗压强度,可达到150MPa以上,具有致密性好、高抗蚀的特点,改善材料于海洋环境的中的耐久性。
进一步说明,所述纳米硅为质量比为0.5~0.8:1.2~1.5的气相法纳米二氧化硅和沉淀法纳米二氧化硅的混合物。通过采用气相法纳米二氧化硅与沉淀法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有效复配,显著提高材料的致密性。
进一步说明,所述气相法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20nm,沉淀法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10~15nm。
进一步说明,所述气相法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10-20nm,沉淀法纳米二氧化硅的粒径为≤30nm。采用一定粒径的气相法纳米二氧化与沉淀法纳米二氧化硅组合,可促进火山灰效应和晶核效应,使材料微观结构更加致密。
进一步说明,所述超塑化剂为聚羧酸醚类减水剂、聚乙二醇缩聚物或改性磺类化密胺类缩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说明,所述超塑化剂是由质量比为1:1~3的聚乙二醇缩聚物和改性磺类化密胺类缩聚物混合而成。
进一步说明,所述致密剂为醋酸乙烯酯与乙烯共聚物、乙烯与氯乙烯及月桂酸乙烯酯三方共聚物、醋酸乙烯酯与丙烯酸酯及脂肪酸乙烯酯三方共聚物或醋酸乙烯酯均聚物中的一种。
进一步说明,所述消泡剂为烷氧基改性脂肪醇消泡剂、烷烃碳氢化合物改性脂肪醇消泡剂或硅烷基改性脂肪醇消泡剂中的一种。
进一步说明,所述细骨料为质量比为0.6~1.2:1.1~1.8的石英砂和天然河砂的混合物。
进一步说明,所述天然河砂的粒径为30~100目,其中,包括30~50目为30%,50~80目为45%,80~100目为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峻峰,未经汪峻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10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