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加农药雾滴粒径的喷雾助剂、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3374.1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5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徐德进;徐广春;徐鹿;顾中言;王聪博;胡双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25/06 | 分类号: | A01N2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周海斌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加 农药 雾滴 粒径 喷雾 助剂 制备 方法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增加农药雾滴粒径的喷雾助剂、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该喷雾助剂由以下组分构成:植物油10‑45份,乳化剂5‑15份,抗漂移剂2‑20份,抗蒸发剂1‑13份,消泡剂1‑5份,结构稳定剂1‑5份,以及去离子水;去离子水的份数≥0份,且不超过植物油份数的一半;喷雾助剂呈稳定的悬浮液状。制备工艺采用连续乳化工艺。使用时先将喷雾助剂用水稀释成水液,再将杀虫剂或杀菌剂按所需剂量加入水液中,即可用于大田喷雾作业。本发明的喷雾助剂在确保农药雾滴润湿性能的基础上,能增加喷雾雾滴粒径,促进其沉降,同时减少小雾滴比例,减少农药雾滴漂移,增加作物冠层农药雾滴沉积密度;制备工艺简单;田间使用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加农药雾滴粒径的喷雾助剂、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属于农药制剂的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发明人了解,喷雾法是利用喷雾机具将液态农药或其稀释液雾化并分散到空气中,形成液气分散体系的施药方法,是目前病、虫、草防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施药技术。不同喷雾容量要求采用恰当的药液雾化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药液雾化性质。
目前,多旋翼和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因其作业效率高、劳动强度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在我国发展极为迅速,成为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病虫草防治的主要施药机械。植保无人机飞行速度快、喷头距植物冠层一般在1-3米左右,雾滴从无人机喷嘴喷出至到达靶标作物表面撞击、持留、润湿、展布的过程十分复杂,农药的沉积效率受到药液理化特性、作物表面特性、环境条件、飞机作业参数等多个因子影响。
喷雾助剂可以改变药液理表面张力和润湿性能,是提高农药利用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喷雾助剂是基于常量喷雾设计,主要是减小药液表面张力提升润湿能力,但药液表面张力的降低会导致喷雾雾滴粒径减小。对于航空喷雾,喷雾雾滴粒径的减小,会导致大量小雾滴发生漂移并更易蒸发,影响航空喷雾的农药沉积效率。
经检索发现,申请号CN201911219233.X、申请公布号CN111194744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增效喷雾助剂,以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植物源提取物10~40份,表面活性剂10~40份,防冻剂3~10份,有机溶剂10~77份。然而,该技术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药液在作物体表的铺展润湿性,并没有关注到喷雾雾滴粒径问题,采用其方案反而会降低药液表面张力,导致雾滴粒径变小。这也是上文提到的现有喷雾助剂存在的问题。
申请号CN202010071943.9、申请公布号CN111183977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植保无人机飞防喷雾专用助剂,呈“水/油/水”三相型动力学稳定乳液状,其至少包括最内层的分散水相,中间层的分散油相,及最外层的连续水相。虽然该技术方案专门针对植保无人机飞防喷雾,但同样没有关注到喷雾雾滴粒径的问题,无法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如何才能获得增加农药雾滴粒径的喷雾助剂;同时,由于其采用“水/油/水”三相型助剂,使其制备方法比较复杂。
申请号CN202010244099.5、申请公布号CN111406743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农药飞防专用桶混助剂的配方,按质量百分比包括如下化合物:防漂移剂5~10%,润湿剂2~3%,分散剂2~3%,黏度调节剂3~1 0%,消泡剂0.05~0.5%,防冻剂2~4%,水69.5~85.95%;可减少50μm以下细小雾滴的产生,提高雾滴在150μm~300μm区间的分布。然而,该技术方案采用了水相配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油相配方,尤其适于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成分组成不同且不受启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增加农药雾滴粒径的喷雾助剂,在确保农药雾滴润湿性能的基础上,增加雾滴粒径,促进其沉降,同时减少小雾滴比例,减少农药雾滴漂移,尤其适于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同时还提供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增加农药雾滴粒径的喷雾助剂,其特征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33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