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间相沥青和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43920.1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13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龚鑫;李志浩;崔俊杰;赵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C10C3/08 | 分类号: | C10C3/08;C10C3/02;C01B32/05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段雅静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间 沥青 相炭微球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间相沥青和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方法,以重质油为原料,经正庚烷萃取分离出不溶物,在脱沥青油中掺杂3wt%~10wt%的有机金属配合物进行浅度催化,并对后续炭微球结构实现了金属插层改性;催化产物经减压拔出450℃组分的缩聚重产物,添加10~200ug/g的正庚烷不溶物和1wt%~10wt%自由基助剂,经二者协同缩聚得到广域中间相沥青,粉碎过筛,取不同筛分目数的中间相沥青颗粒加至高沸点分散介质中乳化成球,经洗涤干燥后得到中间相炭微球。本发明优势在于采用廉价易得的重质油为原料,采用浅度催化‑协同缩聚‑乳化三元组合工艺制备中间相炭微球,具有收率高,粒径分布均匀,粒径大小可调可控的优点,此外,还实现了金属插层,片层结构得到优化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间相沥青和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方法,具体为以重质油为原料,通过浅度催化-协同缩聚-乳化组合工艺制备得到中间相沥青和中间相炭微球,属于高级新型炭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世界原油呈现重质化的趋势,稠油产量日益增长。原油加工后的包括减压渣油、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油浆以及煤焦油、乙烯焦油等产量也逐年增加,高附加值碳材料的生产为重质油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利用方式。
中间相沥青,是石油重油、煤焦油、纯芳烃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在高温下经过断键、脱氧、缩聚、堆积等一系列反应,形成的含有相当数量中间相的液晶相化合物。中间相沥青一般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芳香度,芳香大分子特有的取向排列使其具有光学各向异性,且其制备成本低、氧化活性高、碳纯度较高,是制备高性能碳材料的优质母体。
炭微球是一种新型炭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优良的导电、导热等特性,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炭材料。中间相炭微球由于具有层片分子平行堆砌的结构,又兼有球形的特点,球径小而分布均匀,已经成为很多新型炭材料的基础材料,如:等静压石墨材料、超高功率电极、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高密度各向同性炭、高比表面活性炭、高效液相色谱柱的填充材料、催化剂载体等,可广泛应用于机械工业、核能工业、化学工业、半导体工业、新能源、环保等领域。
专利CN1308113A采用喹啉不溶物(QI)小于10%中温沥青和喹啉不溶物(QI)小于0.5%的二次石油重质油混合加热的方法,采用抽提的方法进行提取和过滤,此方法收率一般为10-30%,其中得到的如15μm的中间相炭微球产品收率为13.8%。专利CN1382624与CN1278513A分别采用芳香族重质油或沥青、中温沥青,并利用铁、钴、镍的硝化物为催化剂,通过改变催化剂的品种、用量、混合配比来调节中间相炭微球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和表面状态。专利CN1116386C采用中温煤焦油沥青原料和二次石油重质油为原料,经热缩聚后,采用抽提法的分离方法得到中间相炭微球产品。专利CN103268941A公开了一种以乳化法、悬浮法为基础,通过加入无水乙醇超声分散、离心分离,取上层离心液,分离出中间相沥青颗粒,取适量加入石油醚并超声分散,再和耐高温硅油混合,搅拌加热,并离心分离,最后用有机溶剂反复清洗,即可得中间相沥青微球。现有方法只经过一次热缩聚反应或者直接催化缩聚过程,所得到的中间相沥青和中间相炭微球的收率低、粒径分布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改进了中间相沥青和中间相炭微球制备工艺,以重质油为原料,经浅度催化、协同缩聚和乳化过程,制备出优质广域中间相沥青,以其为原料制备出高品质的中间相炭微球,优化了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中间相沥青和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方法,以中低温煤焦油、高温煤焦油及其馏分、重质油馏分、减压渣油、FCC油浆中的一种或几种为原料油,通过掺杂有机金属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39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