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节长度的自动进给手动钢筋弯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4081.5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9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召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聪珂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B21F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长度 自动 进给 手动 钢筋 弯曲 装置 | ||
本发明装置的一种可调节长度的自动进给手动钢筋弯曲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长度调节装置以及移动加紧装置,所述长度调节装置包括传动腔,所述移动加紧装置包括位于所述长度调节装置上侧的移动槽,且所述移动槽连通所述壳体的前后端面,所述右转动轴的左侧设有下传动腔,所述下传动腔的上侧设有上传动腔,本装置能够通过手动旋转摇把使旋转挤压轮压紧钢筋,进而可以实现多种直径钢筋的折弯,同时在摇把反向转动复位时,位于左侧的下磁板和固定板能够带动钢筋自动实现前进,方便下个钢筋的折弯操作,同时通过正反旋转旋钮,可以控制钢筋前进的距离,实现不同长度钢筋的自动前进,操作简单,有效提升操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折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长度的自动进给手动钢筋弯曲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在使用时经常会进行折弯操作,比如钢筋混凝土构件中,光圆钢筋两端作成半圆弯钩或直弯钩能够增加锚固拉力,而现有的钢筋折弯,由于条件限制,常会采用手动折弯的操作,而手动折弯需要单个操作,在进行批次操作时,要不停的将钢筋进行折弯和取出,操作步骤繁琐,且同一种操作工具只能对范围直径内的钢筋进行折弯,局限性较高,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长度的自动进给手动钢筋弯曲装置,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可调节长度的自动进给手动钢筋弯曲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长度调节装置以及移动加紧装置,所述长度调节装置包括传动腔,所述移动加紧装置包括位于所述长度调节装置上侧的移动槽,且所述移动槽连通所述壳体的前后端面,所述右转动轴的左侧设有下传动腔,所述下传动腔的上侧设有上传动腔,所述移动槽的下端面靠近左侧位置设有位于所述上传动腔右侧的滑动槽,所述传动腔和所述移动槽之间转动连接有上下延伸的右转动轴,所述右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右转动轴上花键连接有位于所述固定盘上侧的升降转盘,所述升降转盘和所述固定盘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绳弹簧,所述升降转盘内设有十五个连通所述传动腔的连接滑槽,所述连接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和所述升降转盘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滑动块远离所述升降转盘轴心处的一侧设有和所述连接滑槽内壁滑动连接的摩擦块,所述摩擦块和所述滑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滑动块和所述固定盘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拉绳,所述压缩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升降转盘向下移动时,在所述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所述滑动块会向远离所述升降转盘轴心的一侧进行移动,所述升降转盘内设有开口向上的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关于所述右转动轴左右对称的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拉绳的一端,所述右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移动槽内的前链轮,所述移动槽的上下端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右转动轴后侧的后链轮,所述后链轮上固定连接有后链轮轴,所述后链轮轴和所述前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所述链条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有开口远离所述前链轮一侧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位于所述固定板上侧的下磁板,所述下磁板和所述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移动槽的上端壁靠近前侧位置固定连接有上磁板,且所述上磁板位于所述前链轮的左侧半边的上方,所述上磁板对所述下磁板产斥力,所述下磁板在转动至所述上磁板的下侧时,在所述上磁板的作用下,所述下磁板向下移动进行拉伸所述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传动腔和所述移动槽之间转动连接有位于所述右转动轴左侧的左转动轴,所述左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传动腔内的左齿轮,所述左转动轴上摩擦连接位于所述左齿轮下侧的第一锥齿轮,所述左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移动槽内的固定转盘,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左侧齿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向左延伸至所述下传动腔内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左侧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下传动腔内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上侧齿合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上传动腔内的第五锥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聪珂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聪珂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40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