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析后卸料段高温活性炭熄灭冷却处理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45146.8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2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墨;周浩宇;刘雁飞;王业峰;刘前;李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徐楼;卜婷 |
地址: | 410006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析 卸料 高温 活性炭 熄灭 冷却 处理 方法 系统 | ||
解析后卸料段高温活性炭熄灭冷却处理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卸料导管内设置热成像仪对流经卸料导管内的活性炭进行实时拍摄,得到热成像图像。然后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分析判断流经卸料导管内的活性炭是否具有高温点。若具有高温点后在料仓内对相应的高温活性炭采用喷吹隔氧灭火气体或喷吹水雾的方式进行熄灭冷却处理。本发明在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的卸料环节检测出自燃的高温活性炭,并能对其进行熄灭和冷却处理,解决了高温活性炭颗粒难以全面检测和处置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中高温活性炭颗粒的检测及处理,具体涉及一种解析后卸料段高温活性炭熄灭冷却处理的方法和系统,属于活性炭烟气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烧结工序产生的烟气量约占钢铁全流程中的70%左右,烧结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成分为为粉尘、SO2、NOX;另外还有少量VOCs、二噁英、重金属等;需净化处理后才能外排。目前活性炭脱硫脱硝装置处理烧结烟气的技术已经成熟,在国内开始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活性炭脱硫脱硝装置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烧结工序产生的原烟气(污染物主要成分为SO2)经过吸附塔活性炭床层后成为净烟气外排;吸附了烟气中污染物(污染物主要成分为SO2)的活性炭经活性炭输送机S1送入解析塔,在解析塔内吸附了污染物的活性炭加热到400℃~430℃进行解析活化,解析活化后释放出的SRG(富硫)气体去制酸工序,解析活化后的活性炭冷却到110℃~130℃后排出解析塔,振动筛筛分掉活性炭粉尘,筛上活性炭颗粒经活性炭输送机S2重新进入吸附塔;补充的新活性炭加在输送机S1上(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使用的活性炭为圆柱状的活性炭颗粒,典型尺寸:直径9mm,高度11mm)。
如图1所示,活性炭在解析塔中加热到了400℃~430℃,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所用的活性炭燃点温度在420℃;解析塔是气密结构,并充满氮气。
现有技术中解析塔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活性炭在解析塔中不与空气接触,以保证活性炭在解析塔内不燃烧;活性炭在解析塔内解析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偶尔会发生少量加热的活性炭颗粒在冷却段未能充分冷却,少量未冷却到安全温度的高温活性炭颗粒从解析塔排出的情况(烧结烟气净化装置的解析塔内装填的活性炭颗粒超过百吨,活性炭颗粒在解析塔内流动和冷却加热及热传导等过程复杂)。高温活性炭颗粒从解析塔排出后和空气接触,会发生自燃(阴燃,无焰),自燃的少量高温活性炭颗粒可能会引燃其周围的低温活性炭颗粒,这些自燃的高温活性炭颗粒会随活性炭循环进入烟气净化装置各个环节,威胁到烧结活性炭烟气净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烧结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有对高温自燃活性炭颗粒进行检测和处置的要求。如图1所示,烧结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在解析塔和吸附塔之间循环,解析塔、吸附塔、输送机、振动筛、缓冲仓等各环节均为气密结构,现有烧结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未能解决对局部少量高温活性炭进行检测、定位和处理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析后卸料段高温活性炭熄灭冷却处理的方法和系统。本发明在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的卸料导管上设置热成像仪,热成像仪对流经卸料导管内的活性炭物料进行拍摄获取热成像图像,进而分析判断活性炭物料中是否具有高温点,发现高温点后向控制模块报警,控制模块控制隔氧灭火装置或喷水冷却装置在料仓中对高温活性炭物料进行熄灭冷却处理。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在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的卸料环节检测出自燃或高温的活性炭,并能及时对自燃或高温的活性炭进行熄灭和降温处理,解决了高温活性炭颗粒难以全面检测和处置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所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解析后卸料段高温活性炭熄灭冷却处理的方法。
一种解析后卸料段高温活性炭熄灭冷却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51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冠心病介入治疗导丝牵引器
- 下一篇:实现对容器网络统一管理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