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水市政道路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45242.2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8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弘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1C7/32;E03F5/04;E03F3/02;E0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56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 市政道路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透水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1)、中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2)、透水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13)、透水混凝土层(14)、碎石基层(15)、回填层一(16)、回填层二(17)、中砂垫层(18)和粗砂垫层(19),所述回填层一(16)采用素填土回填形成且其压实系数大于0.85,所述回填层二(17)为采用中砂、细砂、粒径小于40mm的级配砂石回填形成且厚度为100-200mm;所述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1)的上方还铺设有不透水的基础层(2),所述基础层(2)开设有沿道路长度方向延伸的蓄水槽(21)且蓄水槽(21)的深度小于20mm,所述蓄水槽(21)呈上开口结构且其沿道路长度方向的两侧开口边沿分别设置有透水的透水路肩(22),两个所述透水路肩(22)相向侧的上边沿分别开设有安装槽(221),两个所述安装槽(221)搭设有支撑框组件(3),所述支撑框组件(3)铺设有多个透水砖(31);所述支撑框组件(3)包括沿道路长度方向分布的支撑框架(32),所述支撑框架(32)内成型有多个安装口(321),所述安装口(321)远离地面一侧的开口边沿开设有安装环槽(322),所述透水砖(31)的边沿搭设于安装环槽(322)内;所述透水路肩(22)预设有多个沿道路长度方向分布的安装杆(223),所述安装杆(223)呈竖向设置且其下端穿入至碎石基层(15)内,所述安装杆(223)的上端穿入至安装槽(221)内,所述安装杆(223)的上端呈锥台状结构且小端朝上,所述支撑框架(32)搭设于安装槽(221)的边沿开设有多个适配安装杆(223)的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基层(15)内铺设有多个沿道路长度方向分布的透水管(4),所述透水管(4)的两端分别向上弯折然后相向弯折并穿入至透水路肩(22)内,所述透水管(4)连通于蓄水槽(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层二(17)和中砂垫层(18)内穿设有沿道路长度方向延伸的排水管(5),所述透水路肩(22)穿设有多个沿道路长度方向分布的溢流管(222),所述溢流管(222)的一端连通于蓄水槽(21),所述溢流管(222)连通于蓄水槽(21)的端部位于透水管(4)的上方,所述溢流管(222)的另一端连通于排水管(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321)内固定连接有位于透水砖(31)下方的防裂网(3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市政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223)的上端开设有多个与安装杆(223)同中心轴线的缓冲环槽(224),同一所述安装杆(223)开设有多个环绕安装杆(223)设置的连接槽(225),所述连接槽(225)连通于多个缓冲环槽(224),同一所述安装杆(223)的多个缓冲环槽(224)和连接槽(225)内填充有适配的缓冲橡胶件(226),所述缓冲橡胶件(226)为遇水膨胀橡胶制成。
6.一种透水市政道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放线:根据设计图纸确认线路并进行施工放线;S2、管槽开挖:根据线路开挖管槽,管槽深度在1500-1700mm;S3、排水管基础施工:管道基础采用中、粗砂铺设夯实形成粗砂垫层(19),粗砂垫层(19)的厚度为170mm,压实系数为0.90;S4、铺设管道:将排水管(5)以及与排水管(5)连通的溢流管(222)铺设于粗砂垫层(19)上表面,然后采用中砂或粗砂铺设于排水管(5)侧部形成中砂垫层(18),中砂垫层(18)厚度为120mm,压实系数为0.95,然后在中砂垫层(18)上方采用中砂、细砂、粒径小于40mm的级配砂石回填于管槽并将排水管(5)盖住形成厚度为100-200mm厚的回填层二(17);S5、上层施工:采用素填土回填与回填层二(17)上方形成350mm厚的回填层一(16),压实系数大于0.85,在回填层一(16)的上方采用4%的透水水泥稳定碎石形成200mm厚的碎石基层(15),并在碎石基层(15)内铺设透水管(4),采用C30透水混凝土铺设于碎石基层(15)上方形成250mm厚的透水混凝土层(14),采用透水橡胶沥青铺设于透水混凝土层(14)的上方形成20mm厚的透水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13),然后依次在透水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13)的上方铺设60mm厚的中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2)和40mm厚的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1),并在施工时,在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1)、中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层(12)、透水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13)、透水混凝土层(14)以及碎石基层(15)预设多个上端穿出的安装杆(223);S6、基础层施工: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形成基础层(2)和蓄水槽(21),在基础层(2)的两侧边沿采用C30浇筑形成透水路肩(22)并形成安装槽(221),将多个支撑框架(32)搭设于两个透水路肩(22)上的安装槽(221)内,并通过安装杆(223)固定,然后将透水砖(31)铺设于多个安装口(32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弘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弘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524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