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深海沉积物取样操作的多管-箱式集成取样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5764.2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7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唐正;李铁刚;熊志方;郭景腾;段佰川;王琳淼;秦秉斌;贾奇;刘晓晨;仪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02 | 分类号: | G01N1/02 |
代理公司: | 青岛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4 | 代理人: | 王晓晓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深海 沉积物 取样 操作 箱式 集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深海沉积物取样操作的多管‑箱式集成取样器,所述多管‑箱式集成取样器包括铲刀连杆系统、箱式取样系统、多管取样系统和原位水文参数采集系统;铲刀连杆系统包括连接驱动机构的提升栏和固定在支架上的释放锁扣,通过连杆连接取样器底端的铲刀;箱式取样系统装有压载铅块,顶部装有密封的箱盖,底部设有取样箱体,外侧设有固定板,柱状取样系统通过小固定板连接在固定板上;多管取样系统主体为取样管,取样管顶部有上盖,底部有下盖,且装有弹簧机构进行密封。本发明实现了多管取样器、箱式取样器和水文信息的单次下放和原位采集,充分利用了取样器下放和回收所消耗的船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观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深海沉积物取样操作的多管-箱式集成取样器。
背景技术
针对海洋表层沉积物取样,常见的有箱式取样器和多管取样器。箱式取样器可获取一定厚度的表层沉积物,而多管取样器可获取带有完整沉积序列的表层沉积物并获取其上覆水,其侧重点不同,都是海洋观测和研究领域重要的取样手段。
而目前使用的取样方式具有以下缺点和不足:
1、箱式取样器仅能搭载在观测平台上进行箱式取样,如需进行多管取样,则需更换为多管取样器进行再次取样。单站箱式和多管取样耗费的船时约为单次取样的两倍,这对于船时紧张的科学考察航次和极端外业环境(如极地多海冰环境)的取样工作极为不利。
2、现有箱式取样器下放并回收后,如需再次下放多管取样器,箱式取样器和多管取样器的触底点不可能完全重合,无法做到原位取样。两者采集的样品经常被用来进行比对研究,虽然经纬度非常接近,但由于海底地形复杂多变,其样品的化学特性和物质组成可能大相径庭。
3、现有多管取样器设备构造较为复杂,零部件多,组装、拆卸耗时较长。
4、现有箱式取样器或多管仅能在触底时获取样品,进而通过在实验室对沉积物进行测试分析获取数据。而取样器在海水中行下放和回收过程中,其占据取样船时最长,却无法进行任何原位数据采集。如果该取样站位需要沉积物取样站位的水文信息,仅能依靠舯部甲板下放的 CTD 进行数据采集,且其无法覆盖接近海底沉积物的底层水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适用于深海沉积物取样操作的多管-箱式集成取样器,目的是实现多管取样器和箱式取样器的原位取样和单次下放;同时实现多参数水文数据原位采集和水体数据剖面测量,充分利用取样器下放和回收的船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深海沉积物取样操作的多管-箱式集成取样器,包括铲刀连杆系统、箱式取样系统、多管取样系统和原位水文参数采集系统;
所述铲刀连杆系统包括用于向上连接驱动机构的提升栏和固定在支架上的释放锁扣,通过连杆连接取样器底端的铲刀;
所述箱式取样系统装有压载铅块,顶部装有密封的箱盖,底部设有取样箱体,外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多管取样系统通过小固定板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原位水文参数采集系统安装在压载铅块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取样管为PC管,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安装有一个弹簧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多管取样系统有两套,安装在所述箱式取样系统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多管取样系统的主体为取样管,所述取样管顶部安装有上盖,底部装有下盖。
进一步的,所述多管取样系统的底部略高于所述取样箱体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原位水文参数采集系统,由固定支架和多参数水文记录仪组成,安装有RBRmaestro多通道水文参数记录仪等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箱盖为对称开箱盖,内侧装有密封胶板;所述取样箱体的下部两边为圆弧形,与铲刀的弧面相吻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57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