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型基础承台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46235.4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3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华建民;黄乐鹏;谢卓霖;陈增顺;薛暄译;孙帆;刘师喆;王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7/14 | 分类号: | E02D27/14;E02D27/12;E02D3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雷钞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基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型基础承台,包括钢结构承台和承台底座,所述承台底座上设有隔振装置,所述钢结构承台设置在所述隔振装置上,所述承台底座包括第一上模板、第一下模板和多个第一支撑钢梁,所述第一上模板的尺寸小于第一下模板的尺寸,所述第一支撑钢梁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模板和第一下模板之间,所述第一上模板和第一下模板之间还设有第一支撑模板,所述第一上模板、第一下模板、第一支撑钢梁和第一支撑模板围合形成上窄下宽的立方体结构,使得整个基础承台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物在自然灾害中被损毁的风险;且本发明无需进行现场浇筑,装配简单,能够在灾区进行快速搭建,有利于灾区灾后重建工作的快速推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型基础承台。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上层建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需要搭建相应的承台基础来安装钢筋砼,然后在钢筋砼上对其他建筑部位进行施工。现有的用于安装钢筋砼的承台基础主要采用现场浇注成型的方式进行施工制作,但是由于混凝土凝固需要较长的时间,导致在承台基础浇注后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等待,严重的拖慢了工期进度,不利于遭受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以及泥石流等)这一类需要快速重建的施工项目的快速进行,在这一过程中,通常通过帐篷、板房等简易设施来过渡,但帐篷、板房等简易设施完全不能抵挡住二次灾害的危害,极易损毁;另外,现有的承台基础大多能够承受上层结构传递的压力,但其横向的抗拉性能较差,尤其是在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区,在地震波的作用下极易造成建筑物倾覆、倒塌。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快速搭建且抗拉拔性能高的基础承台用于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拔性能高且能够快速搭建的预制型基础承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型基础承台,包括钢结构承台和承台底座,所述承台底座上设有隔振装置,所述钢结构承台设置在所述隔振装置上,所述承台底座包括第一上模板、第一下模板和多个第一支撑钢梁,所述第一上模板的尺寸小于第一下模板的尺寸,所述第一支撑钢梁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模板和第一下模板之间,所述第一上模板和第一下模板之间还设有第一支撑模板,所述第一上模板、第一下模板、第一支撑钢梁和第一支撑模板围合形成上窄下宽的立方体结构;所述钢结构承台包括第二上模板、第二下模板和多个第二支撑钢梁,所述第二支撑钢梁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模板和第二下模板之间,所述第二上模板和第二下模板之间还设有第二支撑模板,所述第二上模板、第二下模板、第二支撑钢梁和第二支撑模板围合形成上宽下窄的立方体结构;所述第一上模板和第二下模板上均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隔振装置的上、下两侧均固设有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若干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过对应端的定位孔使承台底座和钢结构承台相对于隔振装置呈错位式设置;所述定位柱的穿出端上螺接有螺帽;所述第一上模板与第一下模板之间设有第一加固装置,所述第一加固装置包括立柱和若干加强钢梁,所述立柱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对应端的第一上模板和第一下模板上,所述加强钢梁与所述第一支撑钢梁一一对应,所述加强钢梁的一端焊接固定在所述立柱上,另一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对应的第一支撑钢梁上;所述第二上模板与第二下模板之间设有第二加固装置,所述第二加固装置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加固装置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隔振装置包括顶板、底板和四个侧板,所述顶板、底板和侧板围合形成封闭的隔振腔,所述隔振腔的顶壁和底壁均固设有橡胶垫,在两个橡胶垫之间固设有连接支柱,所述连接支柱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端的橡胶垫上,所述连接支柱的外侧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对应端的橡胶垫上,所述减震弹簧的外侧套设有橡胶套筒,相邻的两个橡胶套筒相互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钢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对应端的第一上模板和第一下模板上,所述第二支撑钢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对应端的第二上模板和第二下模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模板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对应端的第一上模板和第一下模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模板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对应端的第二上模板和第二下模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62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艾维雷韦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液体粘度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