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檀香紫檀笔筒鉴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6383.6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7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黄安民;马芳;付跃进;张方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563 | 分类号: | G01N21/3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恩赫律师事务所 11469 | 代理人: | 刘守宪 |
地址: | 1000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二维 相关 红外 光谱 檀香 紫檀 笔筒 鉴别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檀香紫檀笔筒鉴别方法,属于木材鉴定技术领域。上述方法包括:步骤1:取待测檀香紫檀笔筒1‑5mg样品粉末与溴化钾研磨混合,压制成样品薄片,同时制备溴化钾薄片;步骤2:先测样品的红外光谱背景图;再测试样品的红外光谱图;步骤3:将样品薄片装入变温附件,加热温度得到所测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红外光谱图;步骤4:将不同温度下的红外光谱合成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步骤5:将样品的红外图谱与标准图谱比较。本发明测定压片试样的红外光谱和变温红外光谱,并绘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根据所述红外光谱图的特征吸收峰信息,判断样品与檀香紫檀标准品的红外光谱是否一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材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可基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檀香紫檀笔筒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檀香紫檀是目前世界上最珍贵的硬木之一。因其成材缓慢、质地坚硬、花纹美观、气味宜人,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一定的药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用檀香紫檀木材制备的笔筒经过长久打磨可以形成自然包浆,颜色会愈发好看,赋予檀香紫檀笔筒独特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市场上会用性状近似于檀香紫檀的树种来假冒檀香紫檀,给檀香紫檀工艺品爱好者和收藏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经济损失。
传统的木材鉴定方法主要是依据木材各类细胞与组织的形态和排列方式,通过显微镜进行识别该显微鉴定方法有诸多缺陷:对样品有损(取样时需切下1cm3左右的木样),检测耗时长,成本高,包含软化处理、切片及染色等过程,一般需要2周的时间,而且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识别与鉴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且目前难以鉴定到种。现在木材鉴定的方法主要是依据木材各类细胞与组织的形态和排列,在显微镜下进行识别。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树种识别技术有DNA标记法(专利公开号:CN104404131A;CN105132541A;CN105087798A;CN105695610A;CN105838806A;CN103898094A;CN105779633A;CN105779632A)、近红外光谱技术(专利公开号:CN1936552A;CN106092957A)、气相色谱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1539545A;CN103308637A)及高光谱成像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5117730A)。
但是,基于木材本身构成元素进行分类的技术,需要依靠实验室的分析器材,且大多需要将木材进行研磨加工,破坏木材完整度,且分析成本较高,分析时间较长,需要经验丰富的分析人员对结果进行判定;现有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木材识别技术,需要对木材样品进行处理,直接得到的样品用于检测容易出现吸收谱带变宽,影响其分辨效果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基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檀香紫檀笔筒鉴别方法。取少量檀香紫檀笔筒样品的粉末,与溴化钾粉末研磨至一定目数后压片,测定压片试样的红外光谱和变温红外光谱,并绘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根据所述红外光谱图的特征吸收峰信息,判断样品与檀香紫檀标准品的红外光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是否一致。本发明所需试样量小,极大的减少了对工艺品的损伤,且操作简单,实验结果客观准确,可以实现檀香紫檀笔筒材质的快速鉴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檀香紫檀笔筒鉴别方法,包括:
步骤1:取1-5mg待测檀香紫檀笔筒样品粉末与溴化钾研磨混合,压制成样品薄片,同时制备溴化钾薄片;
步骤2:先将溴化钾薄片放在红外光谱仪样品室内的样品架上进行测试,以得到所测样品的红外光谱背景图;再将样品薄片放在红外光谱仪样品室内的样品架上进行测试,以得到所测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步骤3:将样品薄片装入变温附件,加热温度得到所测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红外光谱图;
步骤4:将所得原始图谱进行坐标转换、基线校正处理,然后借助红外光谱软件将不同温度下的红外光谱合成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63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