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火灾探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46536.7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7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郭荣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泓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06 | 分类号: | G08B17/06;G08B17/10;G08B25/10;G08B7/06;H02H7/26;H05K5/02 |
代理公司: | 金华大器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45 | 代理人: | 童健 |
地址: | 321017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火灾 探测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火灾探测设备,它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壳体上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上安装有控制板;控制板上设置有中央控制单元、复合参数检测模块、漏电检测模块、报警模块和通讯模块;安装壳体内侧面上设置有两条电动滑轨,每条电动滑轨上均安装有滑动座;每相邻两个滑动座之间均固定安装有防护壳,每个防护壳上均设有多个喷气嘴;每个喷气嘴上均连接有二氧化碳输送管和电磁阀;所述安装壳体的每个外侧面上均转动安装有摄像头;每个摄像头上均套接有防护罩。本发明不仅能够提高使用的可靠性,还具有灵敏度高、使用寿命长、使用安全性高、使用方便、检测精度高、使用稳定性高、检修方便和安装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灾探测器,特别是一种智能火灾探测设备。
背景技术
火灾探测器是火灾报警装置中最基本的一种,具有探测火灾、缝隙火灾情况以及报警等功能;现有的火灾探测器一般只是通过检测烟雾或者温度单一参数来进行火灾情况判定,但因为火灾情况发生时的情况就较为复杂,只通过单一的参数来判定火灾的发生,导致很容易出现误报警的情况发生,使用的可靠性较低;而且因为一般的火灾探测器都是固定安装在墙面上的,在平常使用或者发生火灾的时候,产生的烟雾或者和火焰会进入到火灾探测器的内部,造成火灾探测器的直接损坏,使用寿命较短。因此,现有的火灾探测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使用可靠性较低和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火灾探测设备。本发明不仅能够提高使用的可靠性,还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火灾探测设备,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壳体的内底面上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面上安装有控制板;控制板上面向安装壳体侧面的中部设置有中央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上电性连接有复合参数检测模块、漏电检测模块、报警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安装壳体内侧面上对应控制板两侧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两条对称设置的电动滑轨,每条电动滑轨上均滑动安装有滑动座;每相邻两个滑动座之间均固定安装有圆弧形的防护壳,每个防护壳的表面上均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喷气嘴;每个喷气嘴上均连接有二氧化碳输送管,每个二氧化碳输送管上均安装有电磁阀,电磁阀和电动滑轨均与中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安装壳体的每个外侧面上均设置有安装座,每个安装座上均转动安装有摄像头;每个摄像头上均套接有透明状的防护罩,每个摄像头均与中央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前述的一种智能火灾探测设备中,所述复合参数检测模块包括烟雾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均与中央控制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前述的一种智能火灾探测设备中,所述漏电检测模块包括套接在智能火灾探测设备供电线路上的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一电流互感器的一侧设置有负载;第一电流互感器与负载之间设置有第二电流互感器,第二电流互感器与负载之间设置有保护继电器,保护继电器的常闭开关与负载的启动电路并联连接;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上远离第二电流互感器的一侧设置有电压互感器。
前述的一种智能火灾探测设备中,所述通讯模块包括相互并联的蓝牙通讯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上电性连接有第一继电器,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联在蓝牙通讯模块的通电电路上;所述蓝牙通讯模块上电性连接有第二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串联在无线通讯模块的通电电路上。
前述的一种智能火灾探测设备中,所述报警模块包括设置在安装壳体外侧面上的第一蜂鸣器,第一蜂鸣器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警示灯;第一蜂鸣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蜂鸣器,第三蜂鸣器与第一蜂鸣器之间设置有第二蜂鸣器;第二蜂鸣器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警示灯,第三蜂鸣器的上方设置有第三警示灯;所述第一蜂鸣器的报警音量小于第二蜂鸣器的报警音量,第二蜂鸣器的报警音量小于第三蜂鸣器的报警音量。
前述的一种智能火灾探测设备中,所述安装壳体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吸盘,每相邻两个吸盘之间均设置有粘胶条;所述防护壳的上下两个侧面上均设置有防火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泓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泓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65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导热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