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机车的电力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7127.9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3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卢关仁;吴宗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能海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0/6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伟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5 | 代理人: | 聂宁乐;康敬一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西屯***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机车 电力系统 | ||
一种电动机车的电力系统,包含一第一充电接头、一第二充电接头、一充电电池、一通讯模块、一二极管、一电池管理模块与一电池启闭控制模块,其中,第一充电接头具有一第一充电电力输入端口、一第一电力输入端口;第二充电接头具有一第二充电电力输入端口与一第二电力输入端口;通讯模块连接第一电力输入端口;二极管连接第一、第二电力输入端口;电池管理模块连接充电电池、通讯模块、第一、第二充电电力输入端口;电池启闭控制模块依据第一或第二电力输入端口的一预定电力触发电池管理模块,使第一或第二充电电力输入端口输出的充电电力对充电电池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电动车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电动机车的电力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工业发展逐渐朝向高效率、节能、干净等较为无污染之动力源,因而车辆的动力来源已由早期燃油引擎,发展为电力驱动的动力马达,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废气的排放,为达到永续发展与节能减碳。特别是机车,燃油引擎的机车排放的废气相较于汽车而言,对空气的污染更为严重,因此,发展电动机车是目前的趋势。
现有的电动机车的充电电池区分为替换式与固定式两种。替换式的充电电池欲更换时,是从车体将充电电池抽出,并到电池交换站更换。固定式的充电电池则是使用外部的充电装置进行充电,例如是以充电桩充电,或者是以家用充电器充电。
已知固定式充电的电动机车的车体上设置有一充电接头,充电接头除了可供充电桩的接头(即充电枪)连接,亦可供家用充电器的接头连接。为了让家用充电器的接头连接到车体上的充电接头,因此家用充电器的接头必须与充电桩的接头相同。然而,充电桩所供应的充电之电流较高,其接头为了承受高电流,接头的材质的电气特性要求较高,因此,接头的成本亦较高。而家用充电器所供应的电流低,但为了要配合车体上的充电接头使用,亦需采用相同规格的接头,导致家用充电器的成本提高。除了接头的成本之外,充电桩与电动机车中的通讯模块亦需进行通讯才能充电,因此,家用充电器亦需增设通讯元件,才能与通讯模块通讯而进行充电,增设通讯元件亦增加了家用充电器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车的电力系统,具有两个充电接头,可分别供两种充电装置连接。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动机车的电力系统,包含一第一充电接头、一第二充电接头、一充电电池、一通讯模块、一二极管、一电池管理模块与一电池启闭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充电接头用以连接一第一充电装置的一第一接头;所述第一充电接头具有一第一充电电力输入端口、一第一电力输入端口与一第一通讯端口;当所述第一充电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充电装置时,所述第一充电电力输入端口可输出来自所述第一充电装置的一第一充电电力,所述第一充电电力具有一第一电流;
所述第二充电接头用以连接一第二充电装置的一第二接头;所述第二充电接头具有一第二充电电力输入端口与一第二电力输入端口;当所述第二充电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充电装置时,所述第二充电电力输入端口可输出来自所述第二充电装置的一第二充电电力,所述第二充电电力具有一第二电流,且所述第二电流小于所述第一电流;
所述通讯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力输入端口及所述第一通讯端口,所述通讯模块通过所述第一通讯端口与所述第一充电装置通讯;
所述二极管具有一阳极与一阴极,所述阳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力输入端口的一正端,所述阴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力输入端口的一正端;
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具有一第一连接端口、一第二连接端口、一第二通讯端口与一导接控制端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口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电力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二充电电力输入端口;所述第二连接端口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池;所述第二通讯端口电性连接所述通讯模块,且所述电池管理模块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一充电装置通讯;所述导接控制端口接收一触发时,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之间导通,所述触发解除后,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之间截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能海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能海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71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