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BFRP-FRCM复合层钢模具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47709.7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51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廖维张;王俊杰;王秋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B23/02 | 分类号: | B28B23/02;B28B7/24;B28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bfrp frcm 复合 模具 使用方法 | ||
1.一种组合式BFRP-FRCM复合层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中间隔板(2)、多层横向侧板(3)以及纵向侧板(4);两块纵向侧板(4)以及两组多层横向侧板(3)设置在底板(1)上,与底板(1)围成顶部开口,四周封闭的箱式的模腔,所述模腔中间还设置有两块中间隔板(2)用于将模腔分为等间隔的三部分,所述中间隔板(2)与所述纵向侧板(4)平行,相邻多层横向侧板(3)与纵向侧板(4)之间、中间隔板(2)与多层横向侧板(3)之间垂直拼装连接,两组所述多层横向侧板(3)的内侧设置有卡槽(5),所述中间隔板(2)及纵向侧板(4)的首尾两端分别卡在多层横向侧板(3)的卡槽(5)中;多层横向侧板(3)中间用于夹持预制试件中的纤维网格;同侧多层横向侧板(3)之间、多层横向侧板(3)与底板(1)之间、纵向侧板(4)与底板(1)之间均使用螺栓连接锚固,所述多层横向侧板(3)上的螺栓位置设置在中间隔板(2)位置的两端以及纵向侧板(4)位置的外侧,以便于对预制试件进行抹平;所述中间隔板(2)两侧以及所述纵向侧板(4)内侧均设置有梯形凸起(6),相邻中间隔板(2)之间以及中间隔板(2)与纵向侧板(4)的梯形凸起(6)均相对设置;所述中间隔板(2)两侧的梯形凸起(6)之间形成有空心部分(7),用以减轻结构自重;所述中间隔板(2)之间以及所述中间隔板(2)与纵向侧板(4)之间有用以形成工字型预制构件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BFRP-FRCM复合层钢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1)平行两侧端部设置有把手(8),便于拿起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BFRP-FRCM复合层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横向侧板(3)的层数为3-10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BFRP-FRCM复合层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5)的深度为5-12mm;所述卡槽(5)的间距为100mm,以满足钢模具内夹持区域宽度为100mm预制构件的制作;与所述纵向侧板(4)对应的卡槽(5)宽度为20-40mm,与所述中间隔板(2)对应的卡槽(5)宽度为50-70mm;所述中间隔板(2)以及纵向侧板(4)的厚度均为20mm;多层横向侧板(3)中每层的厚度为5mm或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BFRP-FRCM复合层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BFRP-FRCM复合层钢模具和部件材质为钢;所述中间隔板(2)、多层横向侧板(3)以及纵向侧板(4)的两端均设置有大开孔(9),所述多层横向侧板(3)的中间还间隔设置有小开孔(10),所述小开孔(10)设置在卡槽(5)外侧;所述大开孔(9)以及小开孔(10)内插入有螺栓,用以将中间隔板(2)、多层横向侧板(3)以及纵向侧板(4)与所述底板(1)连接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BFRP-FRCM复合层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多层横向侧板(3)、纵向侧板(4)的内侧面以及中间隔板(2)的两侧面皆是光滑的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BFRP-FRCM复合层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2)之间以及所述中间隔板(2)与纵向侧板(4)之间形成为有效拉伸区域为宽度40mm、长度100mm的预制试件,预制试件的厚度可按照实际需要调整多层横向侧板(3)、中间隔板(2)以及纵向侧板(4)的厚度,确保多层横向侧板(3)叠加在一起的厚度与纤维网格的厚度相加等于中间隔板(2)以及纵向侧板(4)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770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前沿相位稳定脉冲识别的方法
- 下一篇:双声源法驻波管声学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