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监控测量系统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47778.8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2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华;任高峰;邹符良;陈强;周启宏;陈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张志江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监控 测量 系统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隧道监控测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
根据第一设计方案进行隧道施工,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测量点布置施工;
通过测量点实时收集测量结果,测量点将收集到的测量结果发送至信息处理模块;
信息处理模块将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综合评价报告;
根据综合评价报告判断是否需要更换设计方案;
若需要更换设计方案,则根据综合评价报告重新设计形成第二设计方案,并根据第二设计方案进行隧道施工;
若不需要更换设计方案,则根据第一设计方案继续进行隧道施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监控测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设计方案进行隧道施工,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测量点布置施工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隧道初期支护施工完成之后采用地质罗盘对围岩土进行测量,并进行隧道围岩土的取样,制成岩土样本;
对岩土样本进行试验,观察岩土样本的岩性以及隧道结构面产状,生成围岩土试验报告;
根据围岩土试验报告绘制地质要素图,并发送至所述信息处理模块,以掌握隧道围岩土性质和隧道初期支护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监控测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设计方案进行隧道施工,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测量点布置施工的步骤包括:
沿隧道正洞的延伸方向每间隔5m-50m设置一个第一沉降观测点组,各所述第一沉降观测点组设置在隧道正洞的正上方地表面,所述第一沉降观测点组包括多个沿隧道断面间隔设置的第一沉降观测点,以用于测量隧道正上方的地表沉降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监控测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隧道正洞的延伸方向每间隔5m-50m设置一个第一沉降观测点组,各所述第一沉降观测点组设置在隧道正洞的正上方地表面,所述第一沉降观测点组包括多个沿隧道断面间隔设置的第一沉降观测点,以用于测量隧道正上方的地表沉降量的步骤之后,包括:
沿隧道正洞的延伸方向每间隔10m-50m设置一个第二沉降观测点,以用于测量隧道顶拱的下沉量;各所述第二沉降观测点设置于隧道断面的顶拱中线处;
沿隧道正洞的延伸方向每间隔10m-50m设置一个第三沉降观测点,以用于测量隧道基底的隆起量;各所述第三沉降观测点设置于隧道断面的基底中线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监控测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隧道正洞的延伸方向每间隔10m-50m设置一个第三沉降观测点,以用于测量隧道基底的隆起量;各所述第三沉降观测点设置于隧道断面的基底中线处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隧道断面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形变观测点,形成形变观测点组,且保证两侧的形变观测点的高程相同以测量隧道两侧围岩土的收敛量;
沿隧道正洞延伸方向每间隔10m-50m设置一个形变观测点网,所述形变观测网包括多个形变观测点组,多个形变观测点组环绕隧道断面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监控测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隧道正洞延伸方向每间隔10m-50m设置一个形变观测点网,所述形变观测网包括多个形变观测点组,多个形变观测点组环绕隧道断面设置的步骤之后包括:
环绕隧道断面布置多个测力锚杆,将测力锚杆的一端与隧道支护抵接,另一端伸入围岩土内;
环绕隧道断面在隧道支护内设置应力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监控测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设计方案进行隧道施工,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测量点布置施工的步骤还包括:
在隧道掌子面处设置水位管;
在水位管内设置电测式水位计,以测量隧道内的水位变化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777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