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极异极型交流混合磁轴承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49519.9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5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周兆雯;王紫欣;丁卫红;丁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江苏昇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2/04 | 分类号: | F16C32/04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李锋 |
地址: | 223100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东七街三号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六极异极型 交流 混合 磁轴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六极异极型交流混合磁轴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六极异极型交流混合磁轴承结构构建磁路模型,利用磁路基尔霍夫定律得到磁路方程;所述六极异极型交流混合磁轴承结构包括定子(1)和转子(2),所述定子(1)包括外控制铁心(3)和内永磁定子(4),所述外控制铁心(3)沿内圆周均匀分布有间隔设置的悬浮极A、B、C与悬浮极a、b、c,所述悬浮极a、b、c内侧为扇形圆环结构,通过六个永磁体P1~P6与三个同结构的扇形圆环铁心T1~T3连接成内永磁定子(4),所述悬浮极A、B、C与三个扇形圆环铁心T1~T3之间存在分磁气隙(5),所述内永磁定子(4)与转子(2)之间存在主气隙(7);转子(2)包括转子铁心(8)和转轴(9),所述转轴(9)贯穿于所述转子铁心(8)内;所述悬浮极A、B、C、a、b、c上均绕制集中式控制绕组W1~W6,控制绕组W1和W5、控制绕组W2和W6、控制绕组W3和W4分别反向串联,然后连接成Y型三相绕组,由一个三相逆变器供电;
S2:确定六个永磁体的矢量充磁方向以及永磁体的永磁材料;
S3:设计偏置磁密,经过主气隙的偏置磁通表示为:
其中,F1~F4分别是结点1~4处的磁动势,内永磁定子(4)与转子(2)之间形成的六个主气隙(7)的磁阻记为R1~R6,ФPRi表示经过主气隙的偏置磁通,ФCRi表示主气隙控制磁通,为了获得最大磁场力,ФPRi=ФCRi=ФP0=Фs/2(i=1,2,3,4,5,6),偏置磁密设计为B0=BS/2,其中,BS为六极异极型交流混合磁轴承的饱和磁感应强度,一般取值1.2~1.4T,B0为气隙偏置磁通;
S4:确定控制磁通,其表示为
其中,ФCRi表示经过主气隙的控制磁通,以x方向获得最大悬浮力进行设计说明:令控制绕组W1和W5中通入最大控制电流ixmax,控制绕组W2和W6,控制绕组W3和W4分别通入x方向最大控制电流的负的一半-0.5ixmax,产生+x方向最大悬浮力Fxmax;悬浮极A、B、C与三个扇形圆环铁心T1~T3 之间存在的分磁气隙(5)的磁阻分别记为RA~RC,内永磁定子(4)与转子(2)之间形成的六个主气隙(7)的磁阻记为R1~R6;
S5:根据S1中的磁路方程,设计主气隙(7)与分磁气隙(5),设主气隙(7)长度gi、分磁气隙(5)长度go、悬浮极a、b、c的极面积为Si、悬浮极A、B、C的极面积为So,其之间的关系满足:
S6:设计悬浮极A、B、C与悬浮极a、b、c上的控制绕组匝数满足:其中,No为悬浮极A、B、C上的控制绕组匝数,Ni为悬浮极a、b、c上的控制绕组匝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极异极型交流混合磁轴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磁路方程为:
其中,悬浮极A、B、C与三个扇形圆环铁心T1~T3之间存在的分磁气隙(5)的磁阻分别记为RA~RC,内永磁定子(4)与转子(2)之间形成的六个主气隙(7)的磁阻记为R1~R6,F1~F4分别是结点1~4处的磁动势,Fm为永磁体磁动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江苏昇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淮阴工学院;江苏昇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951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