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过热型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49806.X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4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何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环齐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02 | 分类号: | B60L53/302;B60L53/31;H02N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600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过热 充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过热型充电桩,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侧壁固定连接有充电端子,所述壳体内顶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壁密封转动连接有圆柱,所述壳体内壁开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设有冷却液,所述储液腔内底部通过出液管与转动槽内壁上方连接,所述储液腔内壁上方通过进液管与转动槽内壁下方连接,所述储液腔所述圆柱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条形腔,两个所述条形腔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管口与出液管和进液管管口正对设置。本发明通过冷却液在条形腔和储液腔内循环流动,对壳体内的热量进行吸收,避免充电端子上温度过高影响车辆的充电效率和降低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过热型充电桩。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多是通过电力驱动,因此需要经常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而充电桩就是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的设备。
目前的充电桩为了加快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速度,通常会使用较大功率的充电桩进行充电,这就使得充电桩上的充电端子连续使用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不仅会影响车辆的充电效率,还会减少充电桩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起火,酿成火灾。
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过热型充电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过热型充电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过热型充电桩,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侧壁固定连接有充电端子,所述壳体内顶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壁密封转动连接有圆柱,所述壳体内壁开设有储液腔,所述储液腔内设有冷却液,所述储液腔内底部通过出液管与转动槽内壁上方连接,所述储液腔内壁上方通过进液管与转动槽内壁下方连接,所述储液腔所述圆柱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条形腔,两个所述条形腔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管口与出液管和进液管管口正对设置,所述条形腔内安装有对储液腔内的冷却液进行吸收的吸收机构。
优选地,所述吸收机构包括密封滑动连接在条形腔内壁的滑板,所述滑板远离连接管的侧壁通过记忆弹簧与条形腔内壁弹性连接,所述条形腔靠近圆柱侧壁的内壁嵌设有导热板。
优选地,所述壳体靠近充电端子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圆形腔,两个所述圆形腔内壁转动连接有叶轮,所述圆形腔内壁沿圆形腔轴心对称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储液腔内安装有对叶轮供电的供电机构。
优选地,所述供电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储液腔内顶部的压电板,所述储液腔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上端固定连接有压杆,所述压电板与叶轮耦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壁下端开设有吸气孔。
优选地,位于两个所述条形腔内的记忆弹簧的形变温度不同。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条形腔、记忆弹簧、滑板和储液腔,充电端子上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板进入条形腔内,在记忆弹簧上的温度升高达到其形变温度时,此时记忆弹簧收缩,进而该条形腔通过出液管从储液腔内吸取冷却液,使得圆柱的重心上移,进而圆柱转动180°,使得该条形腔转动至壳体下方,进而导热板将其内部的热量散发至低于记忆弹簧的温度,进而记忆弹簧伸长,将该条形腔内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挤压至储液腔内,与此同时,与该条形腔相邻的条形腔转动至壳体内,使得记忆弹簧收缩吸取冷却液,如此反复,使得条形腔内的记忆弹簧不断伸缩,进而带动圆柱不断转动,使得冷却液在条形腔和储液腔内循环流动,对壳体内的热量进行吸收;
2、通过设置压电板、弹性板和压杆,由于两个记忆弹簧的形变温度不同,进而两个记忆弹簧不是同步的吸液和排液,进而储液腔内压强发生变化,进而弹性板在储液腔内壁上下形变,使得压杆对压电板不断挤压,使得压电板上不断产生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环齐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玉环齐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498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