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0502.5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1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翟颖颖;赵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709 | 分类号: | H04L12/709;H04L12/761;H04L12/931;H04L1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报文 转发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报文转发方法以及设备,用以通过虚拟链路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转发。该报文方法包括:通接收多播数据报文;为多播转发表项中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本地成员端口和隧道口分别复制一份多播数据报文;其中,隧道口为连接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对端设备的二层虚拟专用网VPN隧道的隧道口;通过本地成员端口发送一份复制的多播数据报文;根据隧道口对应的所述二层VPN隧道封装一份复制的多播数据报文,通过隧道口的物理端口发送封装后的多播数据报文,以使本地成员端口故障时,对端设备将封装后多播数据报文解封装后通过对端成员端口转发。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M-LAG(Multi 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技术是将两台交换机以同一个状态与被接入的设备进行链路聚合协商
图1所示为现有的M-LAG组网示意图,交换机A和B间必须通过直连的二层链路的peer-Link(对端链路)。
交换机A和B配置完成后进行配对,在peer-link上定期发送Hello报文,Hello报文中携带了本地配置的Group ID(组标识)、协议版本号、系统MAC地址等信息,收到对端的Hello报文后,判断Group ID相同,配对成。交换机A和B通过peer-link发送选举报文,选择高优先级的设备为主设备。交换机A和B配对成功之后,通过peer-link发送携带同步信息的同步报文。交换机A和B之间发送的同步信息至少包括设备名、系统MAC(Media AccessControl,多媒体接入控制)地址、软件版本、M-LAG状态、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网桥协议数据单元)信息、MAC地址表项、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表项、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Protocol,因特网组管理协议)表项等。
交换机A和B之间还有专用的keep alive链路,两台交换机配对成功后,会通过keep alive链路发送心跳,检测peer-link故障。
由于图1所示的现有MLAG组网中,交换机A和B之间需要单独并且直连的物理链路作为peer-Link同步控制层面以及跨设备转发,还需要单独的keep alive,增加物理链路连接。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提供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通过虚拟链路的方式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转发。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该报文转发方法包括:通接收多播数据报文;为多播转发表项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本地成员端口和隧道口分别复制一份多播数据报文;其中,隧道口为连接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对端设备的二层VPN(Virtual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隧道的隧道口;通过本地成员端口发送一份复制的多播数据报文;通过隧道口的物理端口发送封装后的多播数据报文,以使本地成员端口故障时,对端设备将封装后多播数据报文解封装后通过对端成员端口转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报文转发设备,该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多播数据报文;多播转发模块,用于为多播转发表项中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本地成员端口和隧道口分别复制一份多播数据报文;其中,隧道口为连接跨设备链路聚合组的对端设备的二层VPN隧道的隧道口;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本地成员端口发送一份复制的多播数据报文;根据隧道口对应的二层VPN隧道封装一份复制的多播数据报文,通过隧道口的物理端口发送封装后的多播数据报文。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虚拟链路实现M-LAG的Peer Link,无需为M-LAG组网配置单独的物理链路来实现Peer Link,简化了实际组网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的M-LAG组网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05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宫炎康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对数控铣床铣刀的跟随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