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通讯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54346.X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62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游锦武;龚海余;黎建明;黎宇翔;伍慧;石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TCL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9/32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官建红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民间金融街长堤大马路2***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通讯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通讯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通讯的目标数据,随机生成包括第一密钥的第一加密数据组;根据第一公钥对第一加密数据组进行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得到第二加密数据组,第二加密数据组包括盐值;根据第一加密数据组对目标数据进行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得到密文数据;根据第二私钥、第一密钥、盐值和密文数据,生成待签名数据,对待签名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签名数据;将第一密钥、盐值、密文数据和签名数据上传到服务器。本申请通过签名数据确保了数据发送方的不可否认性,进而确保了通讯双方的合法性,同时防止数据被篡改,防止重放攻击,能够在不降低加密性能的基础上,更加安全、高效地进行数据通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通讯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通讯,通常需要将数据加密后再进行传输,目前,常见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其中,对称加密算法有数据加密标准(DataEncryption Standard,DES)算法、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算法等,非对称加密算法有罗纳德·李维斯特、阿迪·萨莫尔、伦纳德·阿德曼(Ron Rivest、Adi Shamir、Leonard Adleman,RSA)算法。由于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和解密都是采用同样的密钥,因此,密钥在网络中进行传输时容易被截获,造成数据泄露。而非对称加密算法将密钥分为公钥和私钥,公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而私钥由生成者保留。虽然RSA算法解决了对称加密算法的密钥管理问题,但是其加密/解密存在效率低的问题。
目前,为了同时兼具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加解密效率,大多是通过RSA算法结合DES算法或AES算法的数据加解密方式,比如,可以先用对称加密算法对业务数据进行加密,在发送加密后的业务数据时,将对称加密算法的密钥采用RSA算法加密后,一同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先用RSA私钥将对称加密算法的密钥解密出来,再用该密钥对数据进行解密,由于每次发送的对称加密的密钥都是随机的,即采用了动态密钥进行对称加密,即使密钥被人破解,对于下一条数据来说,被破解的密钥也是无效的,这种数据通讯方法做到了一次一密,能够确保客户端与服务端接口交互数据的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
但是,现有的RSA算法结合DES算法或AES算法的数据加解密方式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如果有攻击者接收到合法的数据,便可以对该数据的接收方进行重放攻击,即在短时间内向接收方大量发送数据,这就导致现有技术的数据加解密方法无法做到发送者不可否认性,即存在不能确定信息的发送方/接收方是否合法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通讯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加解密方法无法做到发送者不可否认性,即存在不能确定信息的发送方/接收方是否合法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通讯方法,应用于目标终端,目标终端位于数据通讯系统,数据通讯系统还包括与目标终端通信连接的服务器,服务器配置有第一公钥,目标终端配置有第二私钥,在进行数据通讯之前,目标终端获取第一公钥,方法包括:
获取待通讯的目标数据,并随机生成第一加密数据组,其中,第一加密数据组包括第一密钥;
根据第一公钥对第一加密数据组进行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得到第二加密数据组,其中,第二加密数据组包括盐值;
根据第一加密数据组对目标数据进行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得到密文数据;
根据第二私钥、第一密钥、盐值和密文数据,生成待签名数据,对待签名数据进行加密,得到签名数据;
将第一密钥、盐值、密文数据和签名数据上传到服务器。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加密数据组还包括随机数,第二加密数据组还包括第二密钥,根据第一公钥对第一加密数据组进行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得到第二加密数据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TCL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未经广州TCL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43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