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55193.0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6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范岩;姜国凯;王长园;秦孔建;张洁;张浩森;冯家煦;陈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马倩倩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信号 注入 车载 以太 网线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及测试方法,包括:S1,布置线束传输特性测试系统;S2,将电磁信号注入线束,通过线束传输特性测试系统得到线束传输特性参数测试结果。所述电磁信号为实际外界电磁信号,由复杂电磁环境回放系统产生,再通过BCI探头注入到待测线束中。本发明以多种车载以太网线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分析仪实时测量线束的传输特性参数变化,研究了标准大电流注入法、外界复杂电磁环境BCI注入线束法与线束的特性参数的对应关系;为企业或实验室提供一种将实际环境中的复杂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的方法,为研究实际环境中车载以太网线束的抗扰性提供参考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兼容测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以GPS、V2X、3G/4G为主的无线通信连接已经打通汽车与外部连接的通道,汽车内部的连接方式也急需升级,众多的国内外车企将目光投向了车载以太网通信技术。由于传统的CAN总线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车辆功能需求,而车载以太网通信具有高带宽、低成本、低延时等优势,得到行业内一致青睐。
但是其信息传输系统电磁兼容可靠性、安全性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验证,然而相关测试方法却尚无可供参考的成熟标准。因此,需要针对以太网线束的电磁抗干扰性能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测试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的测试方法,以为研究车载以太网线束的抗扰性提供参考依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及测试方法,包括:
S1,布置线束传输特性测试系统;
S2,将电磁信号注入线束,通过线束传输特性测试系统得到线束传输特性参数测试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传输特性测试系统包括矢量网络分析仪和测试夹具,将待测线束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均连接到测试夹具的一端,测试夹具的另一端通过校准线信号连接矢量网络分析仪。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信号为标准干扰信号,由BCI测试系统产生,再通过BCI探头注入到待测线束中;所述BCI测试系统包括信号连接的信号源和功放,所述功放信号连接BCI探头,所述BCI探头为环状结构,套设在待测线束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信号为实际外界电磁信号,由复杂电磁环境回放系统产生,再通过BCI探头注入到待测线束中;所述复杂电磁环境回放系统包括依次信号连接的IQR数据记录仪、信号源和功放,所述功放信号连接BCI探头,所述BCI探头为环状结构,套设在待测线束外侧;所述IQR数据记录仪中存储的是采集的实际外界电磁环境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传输特性参数包括:
参数S11,表示发射端信号反射成分的大小;
参数S12或S21,表示发射端与接收端信号的馈入损失;
参数Sdd,表示差分信号输入,差分信号输出;
参数Sdc,表示差分信号输入,共模信号输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以多种车载以太网线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分析仪实时测量线束的传输特性参数变化,研究了标准大电流注入法、外界复杂电磁环境BCI注入线束法与线束的特性参数的对应关系;为企业或实验室提供一种将实际环境中的复杂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的方法,为研究实际环境中车载以太网线束的抗扰性提供参考依据。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51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