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井酸化解堵用挤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58926.6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7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孙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淑芳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E21B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大***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酸化 解堵用挤酸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油井开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油井酸化解堵用挤酸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端设有头锥,所述头锥的底端和筒体的顶端均等角度固定安装有固定座,位于头锥底端的所述固定座的底端活动连接有下连接杆,位于筒体顶端的所述固定座的顶端活动连接有上连接杆。该油井酸化解堵用挤酸装置,通过将头锥伸入油井的内部,此时头锥可对油井内部进行破壁操作,同时向下施加压力,向下的压力可被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所吸收并转变为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的相对转动且带动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相对固定座之间进行转动抵消部分压力,减小筒体本身所受到的冲击力,增加使用寿命,从而实现了可减小装置受到冲击力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井开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井酸化解堵用挤酸装置。
背景技术
油井为开采石油,按油田开发规划的布井系统所钻的孔眼,石油由井底上升到井口的通道。油井是通过钻井方法钻成的孔眼。一般油井在钻达油层后,下入油层套管,并在套管与井壁间的环形空间注入油井水泥,以维护井壁和封闭油、气、水层,后按油田开发的要求用射孔枪射开油层,形成通道,下入油管,用适宜的诱流方法,将石油由油井井底上升到井口。油气储层为地下深处多孔岩层,在采油的过程中,需要将采油管道深入到储油层中,对储油层中的石油进行开采,储油层靠近采油管道的区域称为近井地带,在长期对石油开采的过程中,由于水质和开采方式的不同,近井地带的缝隙会发生堵塞,造成缝隙的渗透率下降,进而导致近井地带的渗透率下降,从而造成产油井的采油量下降,因此需要对近井地带进行解堵。
此时为了保证油井不会被堵塞,通常采用装置对油井的内部进行解堵操作,目前所使用的解堵装置一般都是利用疏通管或者化学方式实现解堵操作的,但使用疏通管进行解堵操作时由于疏通管一直与油井的内部进行硬性接触,此时就会导致疏通管本身受到较大的压力,并导致疏通管的外侧面受到较大的磨损,长时间的使用后就会导致疏通管本身的寿命减短,影响使用。
在油井的解堵过程中,需要疏通管的外侧面始终与油井的侧面进行接触,才能达到有效的解堵疏通效果,但在实际的油井中,油井各个部位的直径并非完全相同的,而疏通管本身的直径则是固定不变的这就导致了疏通管在实际疏通过程中无法长时间的与油井的内侧面之间进行接触,此时会导致疏通效果显著下降,影响疏通效率。
同时为了保证疏通效果一般会使用化学药剂对油井内部的有机物进行溶解后再使用疏通管等装置实现疏通作用,但当化学药剂投入油井的内部时无法保证化学药剂与油井的内部充分接触,造成油井中各个部位化学药剂的分布并不均匀,此时化学药剂的解堵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造成药剂的浪费同时影响解堵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井酸化解堵用挤酸装置,具备可减小装置受到冲击力、可适应不同直径油井、可充分注入化学药剂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井酸化解堵用挤酸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端设有头锥,所述头锥的底端和筒体的顶端均等角度固定安装有固定座,位于头锥底端的所述固定座的底端活动连接有下连接杆,位于筒体顶端的所述固定座的顶端活动连接有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之间设有转轴,所述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筒体的中部固定套接有防滑套,所述筒体的外侧面等距离固定套接有位于防滑块顶端的安装套。
优选的,所述安装套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锥块。
优选的,所述筒体靠近顶端的外侧面等角度开设有通孔,所述筒体的顶端固定连通有注入管,所述注入管的顶端固定连通有混合罐,所述混合罐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叶轮。
优选的,所述筒体靠近顶端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位于筒体内部的活塞板。
优选的,所述注入管的外侧面固定套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固定架的上方设有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淑芳,未经孙淑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89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