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阀门阀杆的加工处理装置的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59847.7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3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海派拉克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02 | 分类号: | B08B1/02;B08B13/00;B24B5/04;B24B41/06;B24B55/06 |
代理公司: | 合肥昕华汇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6 | 代理人: | 崔雅丽 |
地址: | 311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阀门 加工 处理 装置 工作 方法 | ||
1.一种阀门阀杆的加工处理装置的工作方法,所述加工处理装置包括工作台(1)和底板(2),还包括控制器(3)、搭载架(4)、滑移机构(5)和清理机构(6),所述底板(2)固定设置于工作台(1)的顶部,所述控制器(3)设置于底板(2)顶部一侧,所述搭载架(4)固定设置于底板(2)上并位于控制器(3)旁侧,所述滑移机构(5)包括第一驱动组件(50)、第一平移组件(51)、第二平移组件(52)、升降组件(53)和两组夹持组件(54),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0)设置于底板(2)顶部一侧并与底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平移组件(51)固定设置于底板(2)上,并且第一平移组件(51)与第一驱动组件(5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平移组件(52)固定设置于搭载架(4)顶部,两组所述夹持组件(54)对称并固定设置于第一平移组件(51)顶部,所述升降组件(53)设置于第二平移组件(52)上,并且升降组件(53)位于两组夹持组件(54)的正上方,所述清理机构(6)包括第二驱动组件(60)、绕刷组件(61)和调节组件(62),所述第二驱动组件(60)固定设置于第一平移组件(51)的一侧,承载板固定设置于第一平移组件(51)上并位于第二驱动组件(60)旁侧,所述绕刷组件(61)固定设置于第二驱动组件(60)一端,所述调节组件(62)设置于绕刷组件(61)内并与绕刷组件(6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平移组件(51)包括第一螺纹杆(510)、第二螺纹杆(511)、第一链轮(512)、第二链轮(513)、滑台(514)、第一链条(515)、两个横杆(516)、两个滑轨(517)、两个轴座(518)和四个立柱(519),两个所述横杆(516)对称并固定设置于底板(2)顶部两侧,四个所述立柱(519)两两对称固定设置于两个横杆(516)之间,所述第一螺纹杆(510)和第二螺纹杆(511)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对应两个立柱(519)之间,并且第一螺纹杆(510)和第二螺纹杆(511)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链轮(512)固定设置于第一螺纹杆(510)的一端,所述第二链轮(513)固定设置于第二螺纹杆(511)的一端,并且第二链轮(513)与第一链轮(512)同侧,所述第一链条(515)啮合设置于第一链轮(512)和第二链轮(513),两个所述滑轨(517)对称并固定设置于两个横杆(516)之间,所述滑台(514)设置于两个滑轨(517)上并与两个滑轨(517)滑动连接,并且滑台(514)顶部中间设有贯通的放置槽(5140),两个所述轴座(518)对称并固定设置于对应横杆(516)的两端,并且两个轴座(518)分别与第一螺纹杆(510)和第二螺纹杆(5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0)包括第一机座(500)、第一电机(501)、减速器(502)、第三链轮(503)、第四链轮(504)和第二链条(505),所述第一机座(500)固定设置于底板(2)上并与底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01)和减速器(502)固定设置于第一机座(500)上,并且第一电机(501)的输出轴与减速器(502)的空心轴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链轮(503)固定设置于减速器(502)空心轴的另一端,所述第四链轮(504)固定设置于第一螺纹杆(510)上,并且第四链轮(504)位于第一链轮(512)旁侧,所述第二链条(505)啮合设置于第三链轮(503)和第四链轮(504)上,所述第一电机与控制器(3)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平移组件(52)包括第三螺纹杆(520)、第五链轮(521)、滑板(522)和两个导向杆(523),所述第三螺纹杆(520)转动设置于搭载架(4)顶部,两个所述导向杆(523)对称并固定设置于第三螺纹杆(520)的两侧,所述第五链轮(521)固定设置于第三螺纹杆(520)的一端,并且第五链轮(521)与第一链条(515)啮合连接,所述滑板(522)滑动设置于两个导向杆(523)上,并且滑板(522)与第三螺纹杆(520)螺纹连接;两组夹持组件(54)对称设置于滑台(514)顶部两侧,每组所述夹持组件(54)包括立板(540)、夹台(541)、两个伸缩杆(542)、两个复位弹簧(543)、若干夹块(544)和若干缓冲弹簧(545),所述立板(540)固定设置于滑台(514)的顶部,所述夹台(541)设置于滑台(514)上并位于立板(540)的一侧,所述夹台(541)的顶部一侧设有抵槽(5410),并且夹台(541)的底部一端设有容纳腔(5411),两个所述伸缩杆(542)对称并固定设置于夹台(541)的一侧,两个所述伸缩杆(542)的一端穿过立板(540)并与两个立板(540)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复位弹簧(543)分别套设于两个伸缩杆(542)上,并且两个复位弹簧(543)的一端与立板(540)抵触设置,若干所述夹块(544)呈直线阵列状设置于容纳腔(5411)内,若干所述缓冲弹簧(545)均匀焊接于夹台(541)和若干夹块(544)之间;所述升降组件(53)包括下压块(530)、U形板(531)、气缸(532)、升降板(533)和两个抵杆(534),所述U形板(531)呈倒立状固定设置于滑板(522)的顶部中间,所述气缸(532)呈倒立状固定设置于U形板(531)顶部,并且气缸(532)的输出轴穿过U形板(531)与升降板(533)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531)内部两侧均设有滑动槽(5310),所述升降板(533)的两端与两个滑动槽(5310)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抵杆(534)的一端对称并固定设置于升降板(533)的底部,并且两个抵杆的另一端穿过滑板(522)与下压块(530)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下压块(530)底部对称并固定设有两个抵柱(5300),两个所述抵柱(5300)与对应两个抵槽(5410)均抵触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60)包括第二机座(600)、第二电机(601)、第一飞轮(602)、第二飞轮(603)、安装板(604)和皮带(605),所述第二机座(600)固定设置于滑台(514)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601)固定设置于第二机座(600)上,并且第二电机(601)的输出轴与第一飞轮(602)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604)固定设置于滑台(514)侧部中间,所述安装板(604)的中部设有通孔(6040),所述通孔(6040)与放置槽(5140)衔接,并且通孔(6040)外径大于放置槽(5140),所述第二飞轮(603)一侧对称并固定设有两个滑柱(6030),所述安装板(604)的中部设有第一环形槽(6041),两个所述滑柱(6030)均滑动设置于第一环形槽(6041)内,所述第二飞轮(603)的中部设有贯穿孔(6031),所述贯穿孔(6031)与通孔(6040)呈衔接设置,所述皮带(605)套设于第一飞轮(602)和第二飞轮(603)上,所述第二电机(601)与控制器(3)为电性连接;所述绕刷组件(61)包括旋转箱(610)、集渣箱(611)、L型板(612)、两个转柱(613)和两个毛刷(614),所述L型板(612)固定设置于滑台(514)的一侧并位于安装板(604)的正下方,所述集渣箱(611)设置于L型板(612)的正上方,所述旋转箱(610)的一侧固定设有旋转环(6100),所述L型板(612)的一端设有第二环形槽(6120),所述旋转环(6100)与第二环形槽(6120)限位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转柱(613)对称设置于第二飞轮(603)和旋转箱(610)之间,并且两个转柱(613)的一端与第二飞轮(603)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柱(613)的另一端与旋转箱(61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并延伸至旋转箱(610)的内部,并且两个转柱(613)的内部均设有滑道(6130),两个滑道(6130)的相对一侧均设有一道条形孔(6131),两个所述毛刷(614)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滑道(6130)内,并且两个毛刷(614)的刷边均穿过对应的条形孔(6131)呈相对设置;所述调节组件(62)包括转手(620)、转杆(621)、两个第一锥齿轮(622)、两个第二锥齿轮(623)和两个丝杆(624),两个所述毛刷(614)端边内部均设有螺纹孔(6140),两个所述丝杆(624)分别设置于两个螺纹孔(6140)内,并且两个丝杆(624)与对应两个螺纹孔(6140)均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623)分别固定设置于两个丝杆(624)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622)分别对应的两个第二锥齿轮(623)啮合连接,所述转杆(621)贯穿设置于旋转箱(610)中部,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622)与转杆(621)固定连接,并且转杆(621)的两端与旋转箱(610)均转动连接,所述转手(620)设置于旋转箱(610)外部,并且转手(620)与转杆(62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阀杆螺纹端分别穿过安装板(604)通孔(6040)、第二飞轮(603)贯穿孔(6031)和两个毛刷(614),使得阀杆中部放于滑台(514)顶部的放置槽(5140)内,阀杆手柄处位于滑台(514)的另一侧,确定好两端的加工位置,操纵控制器(3)打开气缸(532)开关,气缸(532)的输出轴带动升降板(533)向下移动,升降板(533)带动两个抵杆向下移动,两个抵杆顺着滑板(522)向下滑动并带动下压块(530)向下移动,下压块(530)底部两侧的两个抵柱(5300)向两个夹台(541)靠近,直至两个抵柱(5300)抵住两个抵槽(5410),从而两个夹台(541)相向运动,此时两个复位弹簧(543)呈压缩状态,两个夹台(541)容纳腔(5411)内的若干夹块(544)将阀杆夹持限位;
步骤二:当阀杆被限位夹持后,操纵控制器(3)打开第一电机(501)开关,第一电机(501)的输出轴带动第三链轮(503)转动,第三链轮(503)通过第二链条(505)带动第四链轮(504)转动,第四链轮(504)带动第一螺纹杆(510)转动,第一螺纹杆(510)带动第一链轮(512)转动,第一链轮(512)通过第一链条(515)分别带动第二链轮(513)和第五链轮(521)转动,从而第二链轮(513)和第五链轮(521)分别带动第二螺纹杆(511)和第三螺纹杆(520)同步转动,进而第一螺纹杆(510)和第二螺纹杆(511)带动滑台(514)在两个滑轨(517)上滑动,与此同时,第三螺纹杆(520)带动滑板(522)在两个导向杆(523)上与滑台(514)同步滑动,从而调节到所需的加工位置;
步骤三:当平移位置选定且阀杆被固定后,操纵控制器(3)打开第二电机(601)开关,第二电机(601)的输出轴带动第一飞轮(602)转动,第一飞轮(602)通过皮带(605)带动第二飞轮(603)转动,第二飞轮(603)带动其侧部的两个转柱(613)转动,两个转柱(613)带动旋转箱(610)转动的同时,也带动两个毛刷(614)对阀杆的螺纹端进行去渣去毛刺处理,清理下来的碎渣落入至底部的集渣箱(611)进行集中收集,如若阀杆的螺纹端较长,可分段清渣处理,清理前段后手动转动转手(620),转手(620)带动转杆(621)转动,转杆(621)带动两个第一锥齿轮(622)同步转动,两个第一锥齿轮(622)带动两个第二锥齿轮(623)同步转动,从而两个第二锥齿轮(623)带动两个丝杆(624)转动,由于两个丝杆(624)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毛刷(614)螺纹连接,从而两个毛刷(614)在对应的转柱(613)内部滑道(6130)内移动,进而调节两个毛刷(614)的位置,达到分段清理的目的,同时也便于对阀杆的执行端加工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海派拉克流体控制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海派拉克流体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5984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挡风挡光功能的沙发
- 下一篇:建筑墙壁开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