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淤泥质土层区域的PHC管桩桩芯补强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1025.2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8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朱道付;张鸿羽;崔世杰;潘敬喜;拓步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4 | 分类号: | E02D5/64;E02D33/00;E02D13/08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刘晶晶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淤泥 土层 区域 phc 桩桩 芯补强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泥质土层区域的PHC管桩桩芯补强的施工方法,是根据淤泥质土体基础开挖后的PHC管桩低应变检测的桩身质量报告,将判定为Ⅱ类、Ⅲ类质量等级的PHC管桩内腔里充填的淤泥,用高压旋喷钻机搅拌和稀释处理后,再用高压旋喷钻机的高压压缩空气,将搅拌和稀释形成的浆水,逐步挤出PHC管桩的内腔,然后再继续在PHC管桩接头焊缝裂开位置区域,设置补强钢筋后用混凝土进行桩芯补强空间的充填,从而完成PHC管桩接头焊缝裂开位置处桩芯补强工作。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施工方法既可以确保工程施工工期,以能够减少了后续重新补桩而增加的工程建设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桩基施工,尤其涉及一种淤泥质土层区域的PHC管桩桩芯补强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PHC管桩是桩基工程中常见的桩基设计形式之一,其优点是工程造价低、施工周期短、竖向承载力高,缺点是成桩过程中挤土效应明显、管桩水平抗剪力低。在PHC管桩施工过程中,特别是设置在含有浅层淤泥层土体中的PHC管桩,如没有合理设置分区和分方向进行PHC管桩施打,其水平抗剪力低,容易因打桩形成的侧向挤压力或基础开挖时土体高低差形成的侧向挤压力,对已施打的PHC管桩造成侧向挤压而造成接头焊缝裂开,且淤泥层的淤泥顺着PHC管桩接头焊缝裂开的间隙充填到PHC管桩内腔,因PHC管桩内腔中存有淤泥,无法实施被侧向力挤压损伤成Ⅱ类、Ⅲ类质量等级的PHC管桩的桩芯补强工作,需重新采用补桩方式才能实现原桩基设计承载力的需求,势必造成工期的延误和工程建设费用的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淤泥质土层区域的PHC管桩桩芯补强的施工方法,解决了Ⅱ类、Ⅲ类质量等级的PHC管桩内腔,因淤泥挡碍而无法实施PHC管桩桩芯补强的施工难题,保证工程施工节点目标的实现,减少了后续重新补桩而增加的工程建设费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淤泥质土层区域的PHC管桩桩芯补强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需桩芯补强的PHC管桩确定;
步骤二、需桩芯补强的PHC管桩内腔里的淤泥清理;
步骤三、需桩芯补强的PHC管桩缺陷处的桩芯补强。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一为:
1.1、将土体已开挖基础区域中的PHC管桩,采用低应变检测的方法逐根进行PHC管桩成桩质量检测;
1.2、根据低应变检测报告结果,对检测为Ⅱ类、Ⅲ类、Ⅳ类质量等级的PHC管桩分别进行标识,各Ⅱ类、Ⅲ类PHC管桩采用桩芯补强方式进行PHC管桩质量缺陷的补强处理,各Ⅳ类PHC管桩直接判定为废桩,直接进行补桩。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二为:
2.1、浅层淤泥层内各Ⅱ类、Ⅲ类质量等级的PHC管桩的缺陷位置,通常在最上一级PHC管桩接头焊缝位置,一般在10~15m深度左右,依据低应变检测报告中各Ⅱ类、Ⅲ类质量等级的PHC管桩的接头焊缝裂开位置深度,用测量绳量测各需桩芯补强的PHC管桩内腔里的淤泥充填深度;
2.2、采用高压旋喷钻机通过高压水,依次实施从各需桩芯补强的PHC管桩自桩顶边旋喷边搅拌各自内腔里的淤泥至该PHC管桩接头焊缝裂开位置以下7m深度,使此范围内淤泥通过高压水旋喷和搅拌而变成泥浆;
2.3、再通过高压旋喷钻机配置的空压机,向各需桩芯补强的PHC管桩内腔里喷射高压的压缩空气,将已旋喷搅拌成泥浆的淤泥,挤出各PHC管桩的内腔后再用测量绳量测PHC管桩内淤泥的深度,通过以上搅拌和挤压方法重复使用,直至各需桩芯补强的PHC管桩内腔里的淤泥深度降低到该PHC管桩接头焊缝裂开位置以下7m深度为止。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三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10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