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耳鼻喉科的眩晕诊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1187.6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1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邢娟丽;韩鹏;张芳君;张姝;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项磊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耳鼻喉科 眩晕 诊疗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耳鼻喉科的眩晕诊疗装置,包括底座、机架、竖直转动机构、转动框架、水平转动机构、诊疗座椅和驱动所述竖直转动机构升降的框架升降机构,所述框架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内,所述框架升降机构的可升降部件与所述竖直转动机构的主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框架升降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主转轴传动连接,所述主转轴转动时,所述框架升降机构驱动所述竖直转动机构下降的距离与所述诊疗座椅下端的脚踏板相对所述主转轴的上升的高度变化量相等。采用本发明,人体在旋转过程中越是接近于水平,高度越接近于底座,有效减少患者发生意外摔落时可能受到的伤害,并且有利于在发生设备故障急停时解救患者,提高了本设备运行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耳鼻喉科的眩晕诊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医学临床研究,已经发现位置性眩晕与前庭耳石脱落有直接关系,将人体摆放到某一特定体位可以诱发位置性眩晕,经采用特定的体位姿态复位脱落的耳石后,可以使绝大部分病人的位置性眩晕症状得到临床治愈,使用的设备基本上都是通过病人在多个维度上的体位旋转进行诊疗。比如目前常用的眩晕诊疗仪通过竖直转动机构控制转动框架做竖直转动,通过水平转动机构控制转动框架上的诊疗座椅在初始状态做水平转动,二者结合就能旋转实现多个体位,通过通过对眼震的检查让位置性眩晕得到诊断,而医生在给定的平面内迅速地旋转病人并突然减速,从而使引起眩晕的耳石从敏感区域脱离,完成对位置性眩晕的治疗。现有的诊疗装置中诊疗座椅以竖直转动机构的主转轴为中心转动的过程中,脚踏板的高度上升,人体悬于空中完全由诊疗座椅和其上的束带安全压杠等机构支撑束缚,以防止设备运行过程患者从诊疗座椅掉落造成伤害事故。
然而由于人体质量较大,因此在设备运行特别是治疗过程中会产生较大惯性,当人体悬于空中时高度较高,一旦束带和安全压杠等机构未能有效束缚患者,或发生损坏,患者在高处落下会受到较大伤害,危险性相对较高。特别是使用中患者头部一般会被固定,当身体位置较高时,如果掉落很可能由于身体下落距离较大,而头部未能从固定头部的结构中脱离而对头颈部造成比较严重的伤害。而当设备发生故障导致转动机构无法正常工作而暂停时,现有结构的眩晕诊疗装置也因为患者悬于较高位置而导致解救比较不便并有可能引发掉落,造成对患者的损害。最后即使对于一些恐高的人或年纪较大的人,转动过程中感到的身体悬于较高位置也会引发紧张心理,这种紧张心理本身也可能引发眩晕从而令诊断效果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耳鼻喉科的眩晕诊疗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眩晕诊疗装置在改变体位过程中造成患者悬于较高位置,既增加了摔落事故时患者受伤的风险和严重性,也不利于设备发生机械故障急停时对患者的解救的技术问题。
所述的一种用于耳鼻喉科的眩晕诊疗装置,包括底座、机架、通过竖直转动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转动框架和通过水平转动机构安装在所述转动框架内的诊疗座椅,此外还包括驱动所述竖直转动机构升降的框架升降机构,所述框架升降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内,所述框架升降机构的可升降部件与所述竖直转动机构的主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框架升降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主转轴传动连接,所述主转轴转动时,所述框架升降机构驱动所述竖直转动机构下降的距离与所述诊疗座椅下端的脚踏板相对所述主转轴的上升的高度变化量相等。
优选的,所述框架升降机构为竖直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升降液压缸,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机架内的可滑动缸体、滑动设置于所述可滑动缸体中的第一活塞和活塞驱动机构,所述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端固定连接到所述竖直转动机构,所述升降液压缸内的第二活塞下方形成下腔体,所述可滑动缸体与所述机架内的竖直滑道滑动配合,所述主转轴穿过所述可滑动缸体并与之转动连接,所述活塞驱动机构连接在所述主转轴上,所述活塞驱动机构随所述主转轴转动而驱动所述第一活塞相对所述可滑动缸体在所述主转轴上方升降,所述第二活塞上方形成上储液腔,所述上储液腔通过管路与所述下腔体连通形成传动液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11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孔模具及多丝拉拔方法
- 下一篇:接地结构和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