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主行走型吸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1529.4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3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中垣寿泰;古贺理基;长谷川毅;藤枝真也;井上幹允;板桥达也;土田英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L11/24 | 分类号: | A47L11/24;A47L1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主 行走 吸尘器 | ||
本发明涉及自主行走型吸尘器。自主行走型吸尘器具备:壳体;缓冲器,其配置于壳体的上表面侧;开关杆(27),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缓冲器;以及基座部,其与开关杆(27)连接。开关杆(27)具有两个轴部,利用两个轴部将开关杆(27)轴支承于基座部,在开关杆(27)与基座部之间设有作为弹性构件的一个例子的弹簧(29),开关杆(27)被弹簧(29)向壳体的上方侧施力。由此能够提高自主行走型吸尘器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主行走型吸尘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与在使用者外出时自动地在房间中进行清扫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有关的技术进行了大量专利申请,例如日本特开2018-57846号公报(以下记为“专利文献1”)等。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中记载的技术包括:环状的第1部件壳体,其具有搭载于该第1部件壳体的上表面的接触传感器;第2部件壳体,其搭载于第1部件壳体之上;以及罩元件,其进一步搭载于第2部件壳体上。采用该技术,当从上方按下罩元件时,搭载于第1部件壳体的接触传感器会检测到罩元件被按下。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的结构中,若障碍物从横向碰到罩元件,则有可能无法利用碰撞传感器来检测与障碍物的碰撞。另外,由于专利文献1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具备4个接触传感器,因此较为花费成本。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具备:壳体;缓冲器,其配置于壳体的上表面侧;开关杆,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于缓冲器;以及基座部,其与开关杆连接。开关杆具有两个轴部,利用两个轴部将该开关杆轴支承于基座部。并且,该自主行走型吸尘器具备介于开关杆与基座部之间的弹性构件,弹性构件对开关杆向壳体的上方侧施力。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自主行走型吸尘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的左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的主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的仰视图。
图6是自前方下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而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的概要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的概要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的概要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0是将LIDAR附近的部件拆解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图10中的后方观察图10所示的基座构件、开关杆、LIDAR罩而观察到的图。
图12是从斜下方观察基座构件而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13是从图10中的后方观察图10所示的基座构件、开关杆、LIDAR罩而观察到的图。
图14是自下方观察基座构件而观察到的仰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3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的右前方立体图。
图16是实施方式的自主行走型吸尘器的左前方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15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泵轴承保持器
- 下一篇: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