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藻岩藻黄素和岩藻黄醇以及二十碳五烯酸的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1933.1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6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峰;孙培培;刘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3/32 | 分类号: | C07D303/32;C07D301/32;C07C51/48;C07C51/42;C07C57/03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方良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藻岩藻 黄素 岩藻黄醇 以及 二十碳五烯酸 提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藻岩藻黄素和岩藻黄醇以及二十碳五烯酸的提取方法。本发明提取方法包括的步骤有:将藻泥与无机盐水溶液混合处理,并进行孵育处理,获得第一混合藻泥液;将所述第一混合藻泥液与液态醇混合处理,并进行提取处理,第二混合藻泥液;将所述第二混合藻泥液进行固液分离处理,收集液态醇相;将所述液态醇相中的液态醇除去,获得富含微藻岩藻黄素和岩藻黄醇以及二十碳五烯酸的提取物。本发明微藻岩藻黄素和岩藻黄醇以及二十碳五烯酸的提取方法使得最终提取物中岩藻黄素和岩藻黄醇以及二十碳五烯酸提取效率高,所用溶剂毒性低,且能够有效回收液态醇溶剂,环境友好,而且提取物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提取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藻岩藻黄素和岩藻黄醇以及二十碳五烯酸的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海洋硅藻、金藻等微藻,包括菱形藻、三角褐指藻、小环藻、舟形藻、角毛藻、等边金藻等,是一类可以联产高附加值代谢产物岩藻黄素、岩藻黄醇和EPA的微藻。部分微藻如菱形藻、小环藻和三角褐指藻可以异养发酵生产,避免激素、重金属、多氯联苯等海洋常见污染物,其作为“绿色细胞工厂”在功能食品、饲料产品等工业领域,较其它自养微藻和大型海藻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商业价值。岩藻黄素及衍生物岩藻黄醇具有抑制或减缓多种疾病发展的潜力,如减肥、抗肿瘤、抗糖尿病及延缓阿尔兹海默症进程等生物功能。二十碳五烯酸(EPA)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ω-3脂肪酸,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缓解中风和痛风、抗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高效、成本低、可工业化的同时提取制备岩藻黄素、岩藻黄醇和EPA的方法。
目前的研究中微藻中类胡萝卜素和油脂的提取主要是通过先破壁处理后采用有机溶剂提取的方法获得的。其中,破壁处理是采用高压匀浆法破碎微藻细胞膜的工业化技术,这是一个高能耗处理过程,大大增加了最终产品的价格。目前还报道有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和蒸汽辅助提取藻类总油脂和藻类蛋白,但是其均涉及能耗高,而且活性成分提取率不高,导致成本增加;而且所用的有机溶剂萃取中多采用正己烷、甲醇、氯仿等有毒试剂,限制了其在食品、饲料等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藻岩藻黄素和岩藻黄醇以及二十碳五烯酸的提取方法,以解决现有从微藻中提取二十碳五烯酸等活性成分成本高、提取率低,而且采用有毒溶剂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藻岩藻黄素和岩藻黄醇以及二十碳五烯酸的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藻泥与无机盐水溶液混合处理,并进行孵育处理,获得第一混合藻泥液;
将所述第一混合藻泥液与液态醇混合处理,并进行提取处理,第二混合藻泥液;
将所述第二混合藻泥液进行固液分离处理,收集液态醇相;
将所述液态醇相中的液态醇除去,获得富含微藻岩藻黄素和岩藻黄醇以及二十碳五烯酸的提取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微藻岩藻黄素和岩藻黄醇以及二十碳五烯酸的提取方法先通过无机盐对藻泥进行孵育处理,后采用液态醇进行提取,从而建立无机盐-液态醇体系直接对藻泥进行提取处理,使得最终提取物中岩藻黄素和岩藻黄醇提取效率高达到70%,EPA提取效率达到95%,有效避免了现有需要对微藻进行破壁处理等高能耗工序,而且所用溶剂毒性低,且能够有效回收液态醇溶剂,环境友好,而且提取物安全性高。另外,本发明微藻岩藻黄素和岩藻黄醇以及二十碳五烯酸的提取方法工艺条件易控,能够有效保证微藻岩藻黄素和岩藻黄醇以及二十碳五烯酸的提取效率稳定,而且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19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