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短距/垂直起降的分布式电涵道风扇动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5965.9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2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洲;王正平;郭佳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11/00 | 分类号: | B64C11/00;B64C9/00;B64C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凯多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90 | 代理人: | 云燕春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垂直 起降 分布式 电涵道 风扇 动力 系统 | ||
1.一种用于短距/垂直起降的分布式电涵道风扇动力系统,包括涵道动力组,所述涵道动力组包含多个并列设置的涵道动力单元,所述涵道动力单元包括涵道、电机、电子调速器和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沿轴向依次分为入口段、中段和出口段,其入口段为径向截面由方形过度为圆形的收敛唇口,中段的径向截面为圆形,出口段为径向截面由圆形过度为方形的扩张口,两端口部的方形截面使得相邻涵道动力单元的侧壁能够贴合安装;所述涵道的上、下外壁面为类翼型结构;
所述动力系统还包括上增升翼面和下增升翼面,所述上增升翼面和下增升翼面的两侧端面均通过连杆与安装于机身上的舵机连接,分别位于涵道动力组出口外侧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舵机控制上、下增升翼面的旋转角度;所述上增升翼面包括上增升翼面主翼和上增升翼面襟翼,下增升翼面包括下增升翼面主翼和下增升翼面襟翼;
当飞行器处于巡航阶段时,所述上增升翼面和下增升翼面均旋转至靠近涵道动力组出口截面处,且增升翼面主翼和增升翼面襟翼为收起状态;当飞行器处于短距起降状态时,所述上增升翼面和下增升翼面均向下偏转,且增升翼面主翼和增升翼面襟翼为展开状态时;当飞行器处于垂直起降状态,下增升翼面向下偏转至下增升翼面主翼的前缘与上增升翼面襟翼的尾缘相对,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短距/垂直起降的分布式电涵道风扇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升翼面主翼和增升翼面襟翼为展开状态时,两者之间缝道宽度为2~3%c,c为增升翼面总弦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短距/垂直起降的分布式电涵道风扇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上、下外壁面设计为NASA四系列翼型上表面,NASA2412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短距/垂直起降的分布式电涵道风扇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当飞行器处于短距起降状态时,所述上增升翼面主翼偏转5~15°,上增升翼面襟翼相对主翼偏转10~15°,下增升翼面主翼偏转10~20°,下增升翼面襟翼相对主翼偏转10~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短距/垂直起降的分布式电涵道风扇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当飞行器处于垂直起降状态,所述上增升翼面主翼偏转0~10°,上增升翼面襟翼相对主翼偏转10~15°,下增升翼面主翼相比上增升翼面襟翼偏转5~10°,下增升翼面襟翼相对主翼偏转10~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短距/垂直起降的分布式电涵道风扇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动力组包含5个并列设置的涵道动力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596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