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质高效热电联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6190.7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8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华;吴振华;魏振春;林海青;石俊雄;何少伟;林菁俤;陈国炘;张瑞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安千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7/00 | 分类号: | F24D17/00;F26B21/00;F23J15/06;F28D21/00;C10J3/60;C10J3/84;F02C6/00;F01K1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鼎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7 | 代理人: | 刘焕敏 |
地址: | 366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高效 热电 联产 系统 | ||
一种生物质高效热电联产系统,它涉及一种发电系统,具体涉及热电联产系统,它包含原料供应子系统、气化子系统、发电子系统、供热子系统和热能回收子系统,所述的气化子系统设置在原料供应子系统流程后端,所述的发电子系统设置在气化子系统的流程后端,所述的供热子系统设置在化子系统和发电子系统的流程后端,所述的热能回收子系统连接供热子系统和原料供应子系统,它通过调节进料配比,采用高效的循环燃烧的方式,通过裂解和净化装置,为燃气轮器提供低焦油含量的洁净的燃气,提高燃气轮机的发电效率,同时对系统处理过程各环境中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存储至余热锅炉,利用余热锅炉产生的热量对原料进行烘干,使热量得到充分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高效热电联产系统。
背景技术
利用生物质气化气发电,然后利用其余热进行供热,称为生物质热电联产,是利用生物质能最有有效的方式之一,其相比于生物质直接燃烧,生物质气化热电联产技术由于具有较好的灵活性、洁净性和经济性而成为一个具有优势的新技术。
目前,在实际产业化过程中遇到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其一为系统利用效率偏低,一般只有12%左右,且系统不稳定,达不到 效果,其二在发电过程中效率也不高,一般为20%左右,大部分的热量从尾气 和冷却水中散失掉了,使得生物质电厂 的运行费用过高,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生物质高效热电联产系统,它具有发电效率和热能综合利用效率高的特点,它通过一定的配比混合原料,采用高效的气化炉循环燃烧,通过裂解和净化装置,为燃气轮器提供低焦油含量的洁净的燃气,提高燃气轮机的发电效率,同时对系统处理过程各环境中的热量通过热交换存储至余热锅炉,提高热利用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原料供应子系统、气化子系统、发电子系统、供热子系统和热能回收子系统,所述的气化子系统设置在原料供应子系统流程后端,所述的发电子系统设置在气化子系统的流程后端,所述的供热子系统设置在化子系统和发电子系统的流程后端,所述的热能回收子系统连接供热子系统和原料供应子系统;
所述的原料供应子系统为生物质原料存储装置、石英砂或橄榄石存储装置、生物质原料存储装置和石英砂或橄榄石混合的混合原料存储装置;
所述的气化子系统包含气化炉、裂解炉和净化器,所述的气化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输出口通过输送管与裂解炉连接,所述的裂解炉产生的高温烟气过输送管与净化器连接;
所述的发电子系统包含增压器、燃气轮机和发电机组,所述的净化器产生的高温烟气输出口通过输送管与增压器连接,所述的增压器产生的高压烟气输出口通过输送管道与燃气轮机连接,所述的发电机组设置在燃气轮机后端;
所述的供热子系统包含余热锅炉、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设置在裂解炉后端,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的输出端与余热锅炉连接,所述的燃气轮圈产生的高温气体输出端通过输出管道与余热锅炉连接,所述的余热锅炉热水输出端通过输送管道与第二交换器连接;
所述的热能回收子系统包含回热管道和烘干装置,所述的余热锅炉产生的高温气体通过回热管道与烘干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气化炉包含第一气化炉膛1、第二进风管道2、旋风分离器3、第二气化炉膛4、燃烧室5、回流管道6、第一进风口7和布风板8,所述的第一气化炉膛1下端设有燃烧室5,所述的燃烧室5下方设有布风板8,所述的布风板8设有第一进风口7,所述的第一进风口7的迎风断面为弧形状,所述的第一气化炉膛1左端设有第二进风管道2,所述的第二进风管道2下方设有进料口,所述的第一气化炉膛1右侧设有第二气化炉膛4,所述的第二气化炉膛4上端设有旋风分离器3,所述的第二气化炉膛4下端设有回流管道6,所述的燃烧室5和第二气化炉膛4通过回流管道6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布风板8为带有贯通圆孔的四方体形,所述圆孔孔径为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安千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永安千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61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