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涝应急处置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处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6240.1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1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魏松;章飞凡;肖淑霞;江雨溪;陈清;曲程;何孔昇;戴智勇;鞠鲁忆;林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042 | 分类号: | E03F5/042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涝 应急 处置 装置 使用 方法 | ||
1.一种内涝应急处置装置,该装置包括底部开口的盛水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罩体(1)为可折叠状,且盛水罩体(1)可沿窨井(6)内的水涌起方向呈鼓起状,所述盛水罩体(1)用于降低窨井(6)所在位置的水头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涝应急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罩体(1)包括底部开口的上罩体(11),所述上罩体(11)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分段罩体(112),且相邻的分段罩体(112)的连接处构成无缝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涝应急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鼓起状的所述分段罩体(112)为圆台型,从下至上的分段罩体(112)的上口径依次减小。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涝应急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分段罩体(112)之间通过漂浮环(111)连接,且分段罩体(112)与漂浮环(111)的连接处构成无缝软连接;
位于所述盛水罩体(1)最顶部的漂浮环(111)的内部设置有排气阀(113)装置,且排气阀(113)与盛水罩体(1)顶部的漂浮环(111)无缝相接。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涝应急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罩体(1)还包括位于上罩体(11)下方的下罩体(12),所述上罩体(11)最底部的分段罩体(112)与下罩体(12)无缝相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涝应急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带有进水孔的基座(2),所述基座(2)用于将整个盛水罩体(1)固定在窨井(6)所在的位置处,所述下罩体(12)的下部与基座(2)无缝相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涝应急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罩体(12)的顶部设置有环形的衔接段(121),位于上罩体(11)下部的分段罩体(112)的底部与衔接段(121)无缝相接;
所述衔接段(121)上设置有插孔,该装置还包括导向杆(13),所述导向杆(13)从上罩体(11)的外部伸入下罩体(12)的内部,所述导向杆(13)的外壁与插孔的孔壁贴合对接,所述导向杆(13)的底部与基座(2)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涝应急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包括基板和固定在基板板面上的插筒(24),且插筒(24)位于下罩体(12)的内侧,所述导向杆(13)的底部伸入插筒(24)内部,且导向杆(13)可沿插筒(24)的轴向上下移动;所述下罩体(12)为软体;
所述基座(2)上在靠近插筒(24)的位置处设置有水位监控组件(3)。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涝应急处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窨井(6)的井口处设置有井盖(5),所述井盖(5)上设置有出水孔,所述基座(2)的开孔套设在井盖(5)的外部。
10.基于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涝应急处置装置的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包括板面相互贴合的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该处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构成的整体套设在窨井(6)的井盖(5)外侧的地面(4)上,并通过吸盘(23)固定在地面上,向上移动导向杆(13)以打开下罩体(12);
S2,窨井(6)内上溢水带动上罩体(11)继续沿导向杆(13)逐级打开至窨井(6)水头线位置。
S3,水位监控组件(3)监控水位,并将水压力数据和装置位置数据上传到管理人员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上传的水位信息和位置信息对周边邻近区域发布预警,形成完整的应急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62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