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7275.7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0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孙浩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废水 cod 同步 降解 工艺 | ||
1.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废水排至隔油池;隔油池内置格栅,通过格栅去除大颗粒杂质;
第二步:将去除大颗粒杂质的废水通过水泵输送至调节池,通过调节池调节均化废水水量水质;
第三步:将第二步处理后的废水采用气浮系统处理、去除大部分SS、油以及部分色度、COD;污泥排至污泥池内;
第四步:采用同池同步生化系统对第三步的废水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同池同步反应,去除COD和总氮;余下的污泥排至污泥池内;
第五步:采用A+MBBR接触氧化处理第四步中处理后的废水;剩余污泥排至污泥池内;
第六步: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对第五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剩余污泥排至污泥池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的隔油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埋地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的调节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埋地设计,且与隔油池通过水泵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气浮系统处理方法具体为,向水中通入空气,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使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悬浮颗粒等污染物质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气、水、颗粒或油三相混合体,通过收集浮渣达到分离杂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同池同步生化系统采用低溶解氧环境,通过兼氧和好氧的临界环境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其中:
“兼氧”条件下:兼氧异养菌将有机物大分子水解成小分子;缺氧反硝化菌将NO2-和NO3-还原成N2;厌氧氨氧化菌将氨氧化成N2;
“好氧”条件下:好氧异养菌将有机碳氧化成CO2;好氧硝酸菌将氨氧化成NO2-和少部分NO3-,好氧反硝化菌将氨氧化成N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其特征在于:同池同步生化系统的生化池溶解氧为0.3~1.2m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步中,A+MBBR工艺具体为:向反应器中投加一定数量的悬浮载体,提高反应器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进而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使生物膜利用整个反应器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废水COD和N同池同步降解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步中,MBR膜生物反应器利用膜分离设备将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截留住,省掉二沉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727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