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兼容的光伏逆变器低压穿越检测装置及其电抗器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7422.0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1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俞斌;俞天扬;单世纪;潘张伊璐;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1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兼容 逆变器 低压 穿越 检测 装置 及其 电抗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兼容的光伏逆变器低压穿越检测装置及其电抗器确定方法,包括限流电抗器、短路电抗器、电流互感器、开关和跌落类型切换柜;CT1的A端通过CB1与主变压器的一端连接,CT1的B端与限流阻抗A端连接,限流阻抗器B端分别与短路阻抗器A端和CT4的A端连接,CT4的B端通过CB4与被测光伏逆变器连接,短路阻抗器B端与CB3和CT3串联后与跌落类型切换柜连接;CB4的B端与CB1的A端间并联CB2和CT2的串联电路。本发明实现光伏逆变器低压穿越检测系统中电抗器的兼容性,提高低压穿越检测的检测水平和利用率,减小检测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检测装置及其电抗器确定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兼容的光伏逆变器低压穿越检测装置及其电抗器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迅猛增长的态势,为了解决我国光伏发电规模化接入的技术难题,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亟需开展面向大容量光伏低电压穿越检测技术的研究。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很强的非稳定电源类型,规模化接入将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电网稳定问题和电能质量问题:在电网发生大扰动时,若光伏逆变器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将会导致大面积脱网,从而对电网带来二次冲击,影响电网的暂态稳定性。光伏逆变器接入电网后,将对电网的电能质量产生影响,包括电压偏差、电压变动、谐波影响,会使电网面临较大考验。根据国标《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64-2012)的要求,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必须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LowVoltage Ride Through,LVRT)。只有当电网电压跌落低于规定曲线以后才允许光伏逆变器脱网,光伏逆变器应具有低电压穿越能力。
我国西北地区电网相对较为薄弱,当电力系统事故或扰动引起电网电压跌落时,光伏逆变器应确保不脱网运行,支持电网故障恢复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现场检测是保障具备上述功能的必要实现手段。西北地区特殊应用环境的实际工况对于实现标准要求的现场检测带来了挑战,并网光伏逆变器35kV与10kV接入并存,接入点的电网结构、电网阻抗差异很大,系统设计兼容性要求较高。采用电抗器为主要设备的光伏低电压穿越移动检测系统一般对10kV电网用一套检测设备,35kV电网用一套检测设备,或者检测系统中分断装置用同一套设备,电抗器采用10kV一套装置,35kV一套装置,两者并不能兼容。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兼容的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检测装置及其电抗器确定方法,解决10kV/35kV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检测兼容性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兼容10kV/35kV光伏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检测装置,包括限流电抗器、短路电抗器、电流互感器、开关和跌落类型切换柜;
所述电流互感器CT1的A端通过开关CB1与主变压器的一端连接,电流互感器CT1的B端与限流阻抗的A端连接,限流阻抗器的B端分别与短路阻抗器的A端和电流互感器CT4的A端连接,电流互感器CT4的B端通过开关CB4与被测光伏逆变器连接,短路阻抗器的B端与开关CB3和电流互感器CT3串联后与跌落类型切换柜连接;开关CB1与主变压器之间接有电压互感器PT1,电流互感器CT4的A端与限流阻抗的B端之间接有电压互感器PT2;开关CB4的B端与开关CB1的A端之间并联开关CB2和电流互感器CT2的串联电路。
所述限流阻抗器和短路阻抗器的电感值可调,10kV时限流电抗器和短路电抗器和的取值范围0~160mH;35kV时限流电抗器和短路电抗器和的取值范围240mH~1.97H。
所述限流阻抗器为20mH、20mH、40mH、80mH、80mH五个串联组合,短路电抗器为20mH、40mH、80mH、80mH四个串联组合,通过隔离开关实现电抗器组合投切。
本发明所述的检测装置中电抗器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获得10kV/35kV时限流电抗器的最大电感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74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