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冷散热器及其负压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8608.8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6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程嘉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嘉俊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及其 结构 | ||
1.一种负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密封腔体,所述第一密封腔体通过第一出口联通负压装置,形成第一通路,使所述第一通路内气体或液体通过所述负压装置排出所述第一密封腔体,所述负压装置包括手动或电动或气动负压装置,所述手动负压装置包括针筒或气筒,所述电动或气动负压装置包括隔膜泵或齿轮泵或蠕动泵,
包括第二密封腔体,所述第二密封腔体设有传感器并根据所述第二密封腔内气体或液体的压力或压强或体积或重量是否在第一预设压力范围内或小于第一预设压力值而输出第一信号,所述传感器包括电容或电阻或电压或电流传感器或压力或压强传感器或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或第一预设压力值全部小于外界大气压,
所述第一密封腔体或第二密封腔体为防冷液泄漏的材料包括硅胶或塑料或金属制成的能储存溶液不泄露的容器,所述第一密封腔体通过位于其液面以下的第三出口并联或通过其第二进口及位于其液面以下的第三出口串联于液冷散热器中液泵进液口侧,所述第二密封腔体通过其第五出口并联或通过其第四进口及其第五出口串联于液冷散热器中液泵出液口侧,将液冷散热器中大液阻部件包括散热排或液冷头与液泵隔离开。
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手动型或自动型,当所述负压装置由电能驱动时,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负压装置电性连接,当所述负压装置由高压气驱动时,所述控制装置与连接所述负压装置的气动管路相连接,所述手动型包括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包括搭触开关或自锁开关或延时开关或自复位开关或球阀或止液夹,所述开关串联于所述负压装置电路回路中或设置于所述气动管路上以控制所述负压装置的工作状态,所述自动型包括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电磁阀或继电器或搭触开关或延时开关或二极管或三极管或气动开关或综合控制电路,所述控制器串联或并联于所述负压装置电路回路中或所述气动管路上,通过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所述负压装置相应开启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腔体设有补液口,
和/或所述补液口位于第一通路于第一密封腔体内端海拔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路设有单向阀或管路开关,所述管路开关与所述负压装置同时或先后导通,使第一密封腔体内气体或液体只能在所述负压装置作用下单向排出所述第一密封腔体,所述管路开关包括球阀或电磁阀,
和/或所述负压装置能克服液冷系统中液泵运转时其进液口产生的负压并将所述第一密封腔体内气体或液体排出所述第一密封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报警器,当所述第二密封腔体内压强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或所述负压装置在预设时间内累计启动时长达到预设值时开始报警,所述报警器包括声或光或振动报警器,所述第二预设压力范围处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范围与外界大气压之间且不与第一预设压力范围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断电设备,所述断电设备包括继电器或mos开关管或总和控制电路,所述断电设备安装于安装此负压结构的液冷散热器的设备电源处,并在所述第二密封腔体内压强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或所述负压装置在预设时间内累计启动时长达到预设值时断开安装此负压结构的液冷散热器的设备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保险器,所述保险器由防漏夜材料构成腔体,并在所述腔体内液面以上设有气孔联通外界大气,设于所述第一通路末端以存放所述负压装置排出的液体,避免所述液体产生意外情况,
和/或所述负压结构所需能源来自待散热设备以外,
和/或所述负压结构设有自备电源包括不可充电池或可充电电池或超级电容,在外部电源失效后可以通过自备电源继续工作。
7.一种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负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嘉俊,未经程嘉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860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