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戈壁荒漠区的综合治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69133.4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3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珠;张克存;李新荣;张志山;安志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9/02;A01G13/02;A01G20/00;A01G22/00;A01G24/10;A01G24/12;A01G24/15;A01G24/20;A01G24/30;C05G1/00;C05G3/60;C08L3/04;C08L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周文波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戈壁 荒漠 综合 治沙 方法 | ||
1.一种戈壁荒漠区的综合治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a)防风矩形网格构建:将待治理荒漠区划分为呈网格状的多个第一矩形网格;在每个第一矩形网格的四角栽种抗旱耐盐碱的灌木苗;沿每个第一矩形网格的边线设置第一立式沙障;
(b)固沙矩形网格构建:在每个第一矩形网格的区域内划分出一个第二矩形网格,第二矩形网格与第一矩形网格共同构成回字形;第二矩形网格的面积占第一矩形网格的面积的45%-70%,沿第二矩形网格的边线每间隔0.7-0.8m的距离栽种梭梭苗;在任意相邻两梭梭苗栽种点之间的直线区域上进行开沟,并往沟内填充混有肉苁蓉种子的有机质基质以形成有机质带;沿每个第二矩形网格的边线在所述有机质带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立式沙障,所述第二立式沙障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立式沙障;
(c)生物共生生态修复:采用含有抗旱耐盐碱草种和地衣共生藻类的复合生态修复基质散布于每个第二矩形网格;
(d)液态地膜处理:在经步骤(c)处理后的第二矩形网格的区域内散布液态地膜以形成液态地膜防护层;
所述有机质基质包括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腐熟农家肥50-70份、石膏粉1-2份、改性淀粉3-4份、海藻酸钠1-2份、凹凸棒粉1-3份、以及砂土60-1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戈壁荒漠区的综合治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网格的各边线长度为3-5m;所述第二矩形网格的各边线与第一矩形网格的对应的相平行的边线的最短距离为0.4-0.6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戈壁荒漠区的综合治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式沙障的高度为20-50cm,所述第二立式沙障的高度为10-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戈壁荒漠区的综合治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式沙障为尼龙沙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戈壁荒漠区的综合治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式沙障为作物秸秆沙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戈壁荒漠区的综合治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木苗选自沙拐枣、梭梭、柠条锦鸡儿、杨柴和白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戈壁荒漠区的综合治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旱耐盐碱草种选自盐生草、碱蓬和猪毛菜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戈壁荒漠区的综合治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生态修复基质包括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所述抗旱耐盐碱草种2-7份、所述地衣共生藻类5-10份、石膏粉1-2份、改性淀粉3-4份、尿素1.2-3.2份、磷酸二氢钾0.7-1.6份、碳酸钙0.1-0.4份、硼砂0.1-0.2份、蔗糖1-2份、硫酸锌0.1-0.2份、柠檬酸铁0.2-0.4份、以及水100-200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戈壁荒漠区的综合治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生态修复基质的用量为每平方米2-5kg。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戈壁荒漠区的综合治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地膜包括按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甲壳素2-5份、改性淀粉50-70份、聚丙烯酰胺10-15份、海藻酸钠1-2份、碳酸氢钠0.5-1份以及水6-10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戈壁荒漠区的综合治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地膜的用量为每平方米90-200g。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戈壁荒漠区的综合治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质带的宽度为5-10cm,厚度为3-5cm。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戈壁荒漠区的综合治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治沙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液态地膜防护层的表面覆盖平铺植物粉以形成植物粉覆盖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913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EOL拨叉位置自学习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智能打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