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吊模支架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69848.X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2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顾建东;花葆烽;李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虹一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联创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30 | 代理人: | 刘刚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架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吊模支架,包括角钢和方管,在两根方管之间安装有若干个角钢,方管的两端设置有内膨胀螺栓预留孔,方管通过内膨胀螺栓预留孔处安装内膨胀螺栓和挤压螺母与混凝土底板固定,每道角钢与方管之间通过可调螺杆固定。采用本发明的吊模支架可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可以避免工人频繁用抹刀向上涂抹材料并长时间压实材料,通过采用大面积吊模,提高了功效,吊模挤胶一次成型;大大减少材料落地后造成的浪费,降低了施工成本;通过向上旋紧四个挤压螺母来挤压结构胶,使结构胶达到密实状态。通过采用大面积的底模,减少了维修接缝。修复后的梁底线型顺畅,接缝平顺过渡,整体外观质量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吊模支架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缺陷修复的常规方法通常包括对于混凝土构件表面存在严重的蜂窝麻面、孔洞、剥落、破损、空洞、胀裂及其他损伤等病害缺陷的修复,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维修处治:
1)混凝土表面严重蜂窝麻面、剥落、破损、空洞等深度较浅(小于3cm)的缺陷:
对于这一区域的病害缺陷,将松散、破碎混凝土凿除至新鲜密实部位,或对渗水部位和蜂窝麻面部位打磨或凿除表层至坚实界面,然后采用专用修补结构胶修复。
2)混凝土孔洞、剥落、破损、空洞等深度较深(大于等于3cm) 的缺陷:
对于这一区域的病害缺陷,凿除混凝土露出坚硬部分,对表面的松散层、附着物、油污、污垢、灰尘等应清除干净,对外露钢筋除锈、阻锈后,采用高强聚合物修补料修复。
上述修复方法存在的问题
1)混凝土表面缺陷一般单处面积都很小,主要是采用人工修补的方法,其施工技术要求是:首层应压紧、压实,若修补厚度大于20mm时,宜分层压涂,各层施工间隔时间根据材料凝固时间确定。
2)混凝土底板火损区域的单处面积一般都很大,这种大面积的底板混凝土缺陷修复,如果采用人工分层涂抹、压实、批嵌的方法,首先需要克服修补材料的自重,分层厚度即使按20mm控制,一平方的材料重量大于35kg,在材料未固化的情况下,分层涂抹和批嵌上去的材料会因为受到重力的影响产生流坠现象,从而无法保证压实,材料固化后就会产生空鼓现象;其次要解决怎样压实的问题,要保证分层涂抹和批嵌上去的材料密实,固化过程不能有任何扰动;最后还得考虑缺陷修复后的结构外观等,人工涂抹和批嵌的结构外观一般都是像“打了补丁”一样,接缝多,平整度差,线型也很难控制。
总之,人工分层涂抹、压实、批嵌的方法只能适用于小面积的缺陷修复;单处大面积的混凝土缺陷人工修复的一般很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单处大面积的混凝土缺陷人工修复效果差的缺陷,提供一种吊模支架及其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吊模支架,包括角钢和方管,在两根方管之间安装有若干个角钢,方管的两端设置有内膨胀螺栓预留孔,方管通过内膨胀螺栓预留孔处安装内膨胀螺栓和挤压螺母与混凝土底板固定,每道角钢与方管之间通过可调螺杆固定。
进一步的,在两根方管之间安装有四道角钢。
进一步的,每道角钢与方管之间通过四个可调螺杆固定。
进一步的,方管的长度为100cm±20cm,两个方管之间的宽度为 96±20cm。
进一步的,在可调螺杆处的角钢上设置有限位块。
采用该吊模支架进行吊模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安装吊模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虹一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虹一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698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