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墩水流阻力减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0066.8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8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许福友;应旭永;王品卿;李明;徐剑;邵加钰;周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丁博寒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墩 水流 阻力 减小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桥墩减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墩水流阻力减小装置,其中,预埋组件设置在桥墩背流侧,固定板组用于固定整流布,并通过支撑杆与预埋组件转动连接;预埋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个弧槽夹块和设置在最下方的弧槽支撑块,弧槽支撑块用于支撑支撑杆;固定板组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互压紧,且固定板组的一端与支撑杆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将整流布压紧固定。通过在桥墩的水流背向设置整流布,能够干扰桥墩背向水流旋涡的形成,调节桥墩背部负压,柔性的整流布配合固定板组能够在弧槽夹块的弧形开口处摆动并适应水流的流向,从而降低桥墩受到的流水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墩减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墩水流阻力减小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外修建了数以百万计的跨河、跨江桥梁,很多桥墩修建在水中。河水和江水流向相对较为稳定,桥墩承受的水流冲击荷载方向也相对较为固定。桥墩经常采用圆形或类圆形断面,水流阻力系数较大。当流速和阻水面积较大时,桥墩会受到很大的水平推力,甚至会危及桥梁结构安全。因此,应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小桥墩的水阻系数,以策桥梁结构安全。对于特定横断面的桥墩,目前往往通过添加固定的整流板、整流罩来减小桥墩水阻系数。
上述减阻措施相对桥墩的姿态是不变的,而由于水位变化或河床冲刷,水流方向并不是严格固定的,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因此传统的桥墩整流板、整流罩不能自动适应水流方向,无法达到最佳的减阻效果。当水流方向发生较大倾斜时,甚至会增大阻力系数,给桥梁结构抗洪安全造成威胁。另外,整流罩装置存在加工麻烦、安装复杂,费用较高的不足;一旦安装,便难以调整、更换。因此,亟需研究一种灵活度高、实用性强、经济性好的桥墩减阻装置。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桥墩水流阻力减小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桥墩水流阻力减小装置,能有效降低桥墩所受水流阻力,且能够自适应改变自身姿态,方便安装和调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墩水流阻力减小装置,包括:预埋组件、支撑杆、固定板组和整流布,所述预埋组件设置在桥墩背流侧,所述固定板组用于固定所述整流布,并通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预埋组件转动连接;
所述预埋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个弧槽夹块和设置在最下方的弧槽支撑块,所述弧槽支撑块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杆;
所述固定板组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相互压紧,且所述固定板组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相连,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将所述整流布压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弧槽夹块包括固定端和夹持端,所述固定端预埋在桥墩上,所述夹持端沿竖直方向贯通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支撑杆相适应,且在所述通孔远离所述固定端的一端设置为弧形开口,且所述弧形开口的圆弧角度小于180°。
进一步地,所述弧槽支撑块包括一个所述弧槽夹块和设置在其底端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设置为两端贯通的圆柱体结构,在所述支撑杆上沿其长度方向贯通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板组厚度相适应的开口,所述支撑杆穿过多个所述弧槽夹块设置,且所述支撑杆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弧槽夹块的所述弧形开口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杆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限位组件,且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固定板组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组靠近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沿竖直方向对应所述限位组件设置有多个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分别从所述限位块的上下两端相互压紧靠近,并将所述限位块压紧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00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