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注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70296.4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2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啸南;冯青;黄子俊;李敬松;张宁;徐文娟;宫汝祥;刘子雄;杨慰兴;曾鸣;杨浩;姜杰;王飞;汪超;王绪性;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8/514 | 分类号: | C09K8/514;C09K8/90;E21B4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刘凯强;张奎燕 |
地址: | 300459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注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增注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增注液包括携带液和纳米硅材料,所述携带液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0.1%至1%的生物表面活性剂,0.1%至2%的生物酶,0.5%至2%的助溶剂,0.01%至0.1%微生物多糖,余量为水;所述携带液与所述纳米硅材料的重量比为100:(0.01至10)。所述增注液利用微生物代谢物为分散体系,以及纳米减阻增注材料的合成和性能,综合应用纳米材料润湿反转、吸附、耐冲刷、增孔增渗等技术机理降低井筒附近渗流阻力,大幅度提高措施有效期。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油田工作液,尤其涉及但不限于一种增注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海上油田大部分储层属于疏松砂岩类型。由于储层泥质含量高、储层胶结较差、以及注入水水质等问题,这类油田普遍存在注水压力高、作业频繁、达不到配注等问题,从而严重制约了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和储量动用程度的提高。为了解决常规注水井的注入困难问题,提高储层吸水指数,一般使用盐酸、氟硼酸、土酸等酸化措施来溶蚀掉储层的堵塞物。但一般酸化解堵措施半径为1-2m,作用有效距离短,同时经过多轮次酸化措施之后,储层中能被溶蚀的堵塞颗粒越来越少,酸化效果越来越差,有效期也越来越短,80%以上措施有效期少于1个月。
目前常规注水井解堵增注技术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如下:(1)针对泥质含量重的砂岩储层,长期受到黏土水化膨胀、颗粒运移堵塞的影响,导致污染影响范围大,由于注入流体配伍性较差,常规酸化解堵无法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2)缺少绿色环保友好的生物解堵体系;(3)由于注入水中阳离子(Ca2+\Mg2+\Ba2+),与储层流体配伍性较差,容易在储层中形成难溶解的无机垢,缺少有效的技术手段来抑制储层表面垢的形成;(4)对处于薄互层较为发育的中低渗砂岩储层中,部分小层渗透性较差,储层介质中水化膜较厚,孔吼连通性较差的物性区域会存在“水锁”效应。
现有技术的普遍采用一些无机盐,无机阳离子聚合物、阳离子有机聚合物等防膨剂进行抑制注水引起的粘土水化膨胀问题。而当井史中首次解堵措施效果失效时,将继续采用同一体系进行第二轮、第三轮次常规解堵措施;低产低效井经历多轮次解堵之后,有效期越来越短。并且目前缺乏绿色环保、长效降压的解堵增注技术。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生物纳米长效增注技术,为海上油田“注好水、注够水”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增注液,所述增注液包括携带液和纳米硅材料,所述携带液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0.1%至1%的生物表面活性剂,0.1%至2%的生物酶,0.5%至2%的助溶剂,0.01%至0.1%微生物多糖,余量为水;
在本申请提供给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携带液与所述纳米硅材料的重量比为100:(0.01至10)。
在本申请提供给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硅材料为疏水纳米聚硅材料;
在本申请提供给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硅材料选自叔丁基硅烷、乙烯基硅烷、氨基硅烷和硅氧烷偶联剂改性硅材料中的任一种或更多种。
在本申请提供给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表面活性剂选自鼠李糖脂、脂肽、甾醇、脂蛋白和槐糖脂中的任一种或更多种。
在本申请提供给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酶选自脂肪酶、蛋白酶、酯酶、异构酶和淀粉酶中的任一种或更多种;
在本申请提供给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肪酶、蛋白酶、酯酶、异构酶和淀粉酶的重量比为(0.01至0.1):(0.01至1):(0.05至0.5):(0至0.5):(0至0.5);
在本申请提供给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脂肪酶选自假单胞菌属微生物产脂肪酶和芽孢杆菌属微生物脂肪酶中的任一种或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02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