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真空阀的铜钢复合阴极钢棒的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0470.5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3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文强 |
主分类号: | B22D13/00 | 分类号: | B22D13/00;B22D19/16;F27B14/08;F27B14/16;F27B14/18;F27D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真空 复合 阴极 制造 工艺 | ||
1.一种采用真空阀的铜钢复合阴极钢棒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热熔:将铜材和钢材用真空熔炼炉加热熔化,得到混合熔体;
B.铸件:将加热熔化后的混合熔体加入到离心铸造设备的铸型中进行离心复合铸造,在铸型内形成一个双层且呈环形的铸件,所述铸件内层为钢材层,所述铸件的外层为铜材层;
C.脱型:铸型内的混合熔体形成一个铸件后,将铸型从离心铸造设备中取下埋入沙堆中缓慢冷却至室温,冷却至室温后,然后将铸件从铸型中取出;
D.热变形:将取出的铸件后,沿铸件的径向将铸件切开,对切开的铸件进行加热变形,将铸件加工成一面覆铜的板状件;
E.轧制加工:将一面覆铜的板状件进行轧制加工,得到电解用铜钢复合阴极钢棒成品;
上述采用真空阀的铜钢复合阴极钢棒的制造工艺步骤A中所述的真空熔炼炉包括:
炉体(1),所述炉体(1)包括外壳(10)、加料管(11)和真空阀仓(12);所述真空阀仓(12)包括真空阀仓壳体(120)和真空阀(121),所述真空阀(121)一端穿透所述真空阀仓壳体(120)且与其活动连接,所述外壳(10)右侧下端设有出料口(101),所述出料口(101)外侧设有与其活动连接的出料门(102),所述真空阀仓(12)上端与所述加料管(11)固定连接,其下端穿透所述外壳(10)顶壁且与其固定连接;
熔炼炉(2),所述熔炼炉(2)固定连接于所述炉体(1)底壁内侧,所述熔炼炉(2)底部设有Z型底板(20),所述底板(20)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弧预热电极(201),且所述熔炼炉(2)固定连接有将其内部分隔为主熔炼炉(21)和副熔炼炉(22)的隔板(23);
联动部(3),所述联动部(3)位于所述炉体(1)内部上端,其包括填料组件(30)、搅拌组件(31)、传导组件(32)和牵拉组件(33),所述填料组件(30)包括转轴(301)和活动板(302),所述转轴(301)两端分别穿透所述活动板(302)中间位置且与其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30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炉体(1)内壁上,所述搅拌组件(31)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板(302)右端底壁中间位置,所述传导组件(32)分别与所述真空阀仓壳体(120)和所述活动板(302)固定连接,所述牵拉组件(33)分别与所述活动板(302)和所述出料门(10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真空阀的铜钢复合阴极钢棒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组件(31)包括连接杆(310)、错位板(311)、套杆(312)和搅拌叶片(313);
所述连接杆(310)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板(302)右端中间位置,其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错位板(311)中间位置,所述套杆(312)包括内螺纹连接的外杆(3120)和内杆(3121),所述内杆(3121)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错位板(311)底壁中间位置,所述外杆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搅拌叶片(313)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真空阀的铜钢复合阴极钢棒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导组件(32)包括转动轮(320)、转动轴(321)、金属传导线(322)和两个固定臂(323);
所述转动轴(321)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轮(320)中间位置且其两端穿透所述转动轮(320),两个所述固定臂(323)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轴(321)两端,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真空阀仓壳体(120)上,所述金属传导线(322)一端与所述转动轴(321)固定连接,一端穿透所述外壳(10)顶壁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板(302)右端上,所述转动轮(320)与所述真空阀(121)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采用真空阀的铜钢复合阴极钢棒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拉组件(33)包括导向轮(330)、导向板(331)和牵拉线(332),所述导向轮(330)固定于所述外壳(10)右侧壁内壁上,其位于所述活动板(302)下端,所述导向板(331)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0)右侧壁外壁上,所述牵拉线(332)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板(302)右端底壁上,另一端经所述导向轮(330)和所述导向板(331)后固定连接于所述出料门(102)顶壁右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文强,未经黄文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047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