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胶囊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70580.1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4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吴有志;王锦成;饶品华;陈思浩;王润锴;唐宏焱;李述洪;陈嘉诚;兰云瑞;宋伟进;向恺灵;代伟森;徐梦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C05G3/00;C05G3/60;C05G3/80;C05G5/10;C05G5/35;C09K101/00;C09K10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胶囊 土壤 调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胶囊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配制含有营养物质与胶囊成型原料的混合溶液,通过喷雾干燥法处理该混合溶液,即得到微胶囊土壤调理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天然源大分子作为包覆材料,负载土壤治理及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制备出微胶囊结构的土壤调理剂;并且经过天然源大分子的包覆,可有效延长营养物质的释放周期,提高有效成分的使用效率,在土壤改良、环境治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调理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微胶囊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共有耕地约7.3亿公顷,但每年平均因退化而不能生产粮食的土地高达500多万公顷。由于大量优良耕地在城镇化发展中被逐渐占用,导致我国土地资源形势更愈发紧迫。并且土地质量也在不断下降,集中表现为土壤碱化、土壤板结、土壤污染、土壤营养组分流失和微生物失衡等等。土壤退化不仅降低土壤生产力,还会降低作物品质,甚至导致作物体内富集有毒元素。因此,保持土壤质量、改善酸碱土壤、缓解与消除土壤毒性、减少土传病害传播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当前,市面上土壤改良剂种类繁多,包括松土剂、固沙剂、增肥剂、消毒剂、降酸碱剂、土壤改良剂、土壤调节剂、土壤调理剂、保水剂、土壤改良调节剂等,如:中国专利CN201610045501.0公开了一种矿物源半焦生物炭土壤调理剂,中国专利CN201510781867.X公开了一种土壤调理剂及其生产方法和应用。土壤改良剂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改善土壤质量,从根源解决各种土壤问题,如:硫磺、石膏、有机肥、PAM等土壤改良剂均有效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空隙度,促进土壤物理结构的改善,有利于土地盐碱化问题的治理。
目前研究较多的土壤改良剂主要包括天然无机类改良剂、天然有机类改良剂及人工合成改良剂,而对于生物改良剂及提取化合物改良剂研究较少,且存在改良效果不全面或有不同程度负面影响的问题。现有土壤调理剂很难满足环境友好、智能响应、可控释放、可控降解与高效率的要求,也不符合土壤调理剂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专利CN201810638036.0公开了一种基于层层自组装微球的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了一种无需额外加入交联剂,制备稳定、生物兼容、生物可降解的微球的土壤调节剂,利用模板内物质和壁材料对土壤的酸碱度敏感程度,释放囊内物质,起到缓释的作用,并适应作物的生长周期。但该专利还存在载药量较低、制备过程繁琐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微胶囊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土壤调理剂载药量较低、制备方法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微胶囊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配制含有营养物质与胶囊成型原料的混合溶液,通过喷雾干燥法处理该混合溶液,即得到所述的微胶囊土壤调理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营养物质优选为水溶性营养物质,包括凹凸棒、富里酸、磷酸镁铵或硫酸镁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富里酸可以能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旱、抗逆能力,增产和改善作物品质;凹凸棒具有除虫杀菌的作用,可以提供植物生长必要的微量元素,还具有优良的吸附性,保肥时间长;磷酸镁铵可以长期为植物提供养料,沉淀土壤中的可流动重金属离子。
所述的胶囊成型原料包括pH敏感性材料及其合成原料、温度敏感性材料及其合成原料,以及pH、温度敏感性材料及其合成原料,并优选为天然源高分子材料。
天然源高分子材料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增稠、乳化、形成凝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在食品、医药、水处理等领域应用广泛;在土壤中使用后,无二次污染产生,且其经自然降解后的小分子可作为碳源直接被农作物吸收,显示良好的无毒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是环境友好型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pH敏感性材料及其合成原料包括壳聚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05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