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电容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0638.2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0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郝亚楠;秦婧;毕科;封烁;钟少龙;党智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中拓润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1 | 分类号: | A61B5/021;A61B5/0245;A61B5/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焕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电容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柔性电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介电层和柔性电极,所述柔性电极设置在所述介电层的表面,所述介电层包括柔性介电弹性体基底和无机高介电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介电弹性体基底包括聚丙烯酸丁酯、聚氨酯和聚二甲基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高介电颗粒包括钛酸钡、钛酸锶和钛酸锶钡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极包括单壁碳纳米管电极、碳酯电极和银包铜电极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柔性电极的面积为(10~30)mm×(10~4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高介电颗粒均匀分散于所述柔性介电弹性体基底中;
优选地,所述介电层的厚度为80~200μm,优选为80~150μm,更优选为80~100μm;
优选地,所述无机高介电颗粒和所述介电层的体积比为1:(3~12)。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容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柔性电极粘附在所述介电层的表面;
所述介电层主要由所述无机高介电颗粒与所述柔性介电弹性体基底复合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电容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柔性介电弹性体基底的溶液和所述无机高介电颗粒的混合物进行干燥;
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温度为50~70℃,所述干燥的时间为10~15h;
优选地,所述混合物通过溶液共混法制备得到;
优选地,所述溶液共混法包括采用超声波处理2~3h。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电容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极通过掩模法粘附在所述介电层的两面;
优选地,所述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柔性电极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混合物进行超声处理,再进行抽滤;
优选地,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2~3h;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水合烷基硫酸钠。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容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介电弹性体基底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得到;
优选地,所述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的加热温度为50~70℃,加热时间为10~15h;
优选地,所述无机高介电颗粒通过溶胶-沉淀法制备得到;
优选地,所述溶胶-沉淀法的加热温度为150~170℃,加热时间为3~5h。
10.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容传感器在人体关节角度的信号监测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中拓润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中拓润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063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