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工废气焚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1077.8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8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丁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春林 |
主分类号: | F23G5/10 | 分类号: | F23G5/10;F23G5/44;F23G5/48;F23G5/50;F23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刘桂荣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工 废气 焚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工废气焚烧装置,涉及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焚烧炉膛,焚烧炉膛的一端设置有颗粒物过滤箱,颗粒物过滤箱的内部从底部到顶部依次开设有储液腔、喷淋过滤腔和烘干腔。本发明通过喷淋增压水泵、上导流板、喷淋水嘴和下导流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先对废气中的颗粒物和粉尘进行过滤和吸附,避免无法焚烧分解的颗粒物和粉尘排放到大气中,破坏生态环境,使得装置对化工废气焚烧更加充分,提高了装置的废气处理效果,通过喷淋增压水泵、上导流板、电加热丝和烘干风机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可以对内部进行清洗和烘干,避免装置内部残留的化学粉尘腐蚀装置,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化工废气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生产是指对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化学加工,使得化工原料转变成产品的工艺过程,化工生产中会产生大量化学废气,为了避免化学废气破坏生态环境,通常利用废气焚烧装置对化工废气进行焚烧,使得化工废气中的有害气体发生氧化分解,避免废气污染环境,但是,化工废气中会含有大量颗粒物和粉尘,部分颗粒物和粉尘经过焚烧后无法分解,使得焚烧后的气体中依然含有部分颗粒物和粉尘,使得焚烧不够完全,降低了装置的废气处理效果,使得装置不够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工废气焚烧装置,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化工废气中会含有大量颗粒物和粉尘,部分颗粒物和粉尘经过焚烧后无法分解,使得焚烧后的气体中依然含有部分颗粒物和粉尘,使得焚烧不够完全,降低了装置的废气处理效果,使得装置不够实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化工废气焚烧装置,包括焚烧炉膛,所述焚烧炉膛的一端设置有颗粒物过滤箱,所述颗粒物过滤箱的内部从底部到顶部依次开设有储液腔、喷淋过滤腔和烘干腔,所述储液腔的内部设置有隔断板,所述隔断板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储液腔的一端开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且所述进水孔位于出水孔的顶部,所述进水孔的内部通过焊接连接有进水阀,所述出水孔的内部通过焊接连接有出水阀,所述储液腔的一侧开设有循环水孔,所述循环水孔的内部通过焊接连接有循环水管;
所述颗粒物过滤箱的顶部固定有过滤盒,所述过滤盒的一侧开设有入水口,所述过滤盒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水口,且所述入水口和循环水管相连接,所述颗粒物过滤箱的顶部且位于过滤盒的一端固定有喷淋增压水泵,且所述过滤盒的出水口和喷淋增压水泵的输入端通过循环软管相连接;
所述喷淋过滤腔的底部均布开设有若干沥水孔,所述喷淋过滤腔内部的顶部通过焊接连接有若干上导流板,所述喷淋过滤腔内部的顶部且位于上导流板的两侧均布固定有若干喷淋水嘴,且所述喷淋水嘴和喷淋增压水泵的输出端也通过循环软管相连接,所述喷淋过滤腔内部的底部且位于相邻的两个上导流板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有下导流板,所述喷淋过滤腔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内部通过焊接连接有进气管道,所述喷淋过滤腔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内部通过焊接连接有出气管道,且所述出气管道和焚烧炉膛的输入端焊接连接,所述焚烧炉膛的输出端通过焊接连接有排气管道;
所述颗粒物过滤箱的顶部且位于过滤盒的一端固定有控制器,所述颗粒物过滤箱的顶部且位于控制器的一侧固定有警报器,所述储液腔内部的隔断板的一端固定有光电液位传感器,且所述喷淋增压水泵和控制器、控制器和警报器、控制器和光电液位传感器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焚烧炉膛和颗粒物过滤箱底部的四个端角均固定有支撑垫脚。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盒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道的一端且位于喷淋过滤腔的内部通过销杆转动连接有防回流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焚烧炉膛的一端且位于排气管道的底部装配有供氧管,所述供氧管的一端固定有供氧风箱,所述供氧风箱的内部固定有供氧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SC-200通用型。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垫脚的底部通过粘接连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底部均布开设有若干防滑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春林,未经丁春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10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跨度建筑的屋面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焊接保护垫圈的微型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