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除磷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1234.5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7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宁;张克勤;董伊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碧泓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01J20/02;B01J20/28;B01J20/32;B01J20/34;C02F1/28;C02F3/30;C02F1/52;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玉仙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除磷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河道中的河水抽至吸附池中,并称取占吸附池内的河水重量1/60~1/10的海绵铁;S2:将海绵铁浸没在稀硫酸溶液中0.5~1h,然后采用清水对海绵铁进行清洗,得到改性海绵铁;S3:在20~30℃条件下将经过改性海绵铁加入至吸附池内,并持续对吸附池进行搅拌2~6h;S4:将经过步骤S3的河水中依次通过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中,并向厌氧池加入含有聚磷菌的污泥;S5:对河水进行过滤,完成除磷。本申请能够使河水的磷含量减少95%以上,且海绵铁可以回收再利用,不会产生大量污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除磷的工艺。
背景技术
水环境中存在过量的氮元素和磷元素时,会导致水体水质恶化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由于其技术成熟,且成本低廉,已成为控制水体污染的一个主要控制技术,并被广泛应用于污水的脱氮除磷过程。
生物脱氮过程主要由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组成。一般认为,硝化过程是在自养菌的作用下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反硝化过程是在异养菌的作用下利用COD将硝态氮反硝化为氮气,从而可以将氮元素彻底从水体中去除,降低生物脱氮工艺出水的总氮浓度。
生物除磷过程由厌氧释磷、好氧吸磷和污泥排放三个过程组成。聚磷菌(PAOs)通过经历连续的厌氧环境和好氧环境,在厌氧条件下利用COD 将体内的磷酸盐释放到水环境中,而后在好氧条件下又利用体内贮存的能源将水环境中的磷酸盐大量的吸入胞内,最后,将胞内富含磷的PAOs以剩余污泥的形式从系统中排出,实现生物除磷过程,使生物除磷工艺出水的总磷浓度得以降低。
但是,生物除磷只有在磷含量较少的情况下效果较好,如果磷含量偏多,除磷效果会大打折扣,为此,通常生物除磷通常需要与化学除磷配合进行,而化学絮凝剂则会产生大量污泥,上述问题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河道除磷的工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河道除磷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河道中的河水抽至吸附池中,并称取占所述吸附池内的所述河水重量1/60~1/10的海绵铁;
S2:将所述海绵铁浸没在稀硫酸溶液中0.5~1h,然后采用清水对所述海绵铁进行清洗,得到改性海绵铁;
S3:在20~30℃条件下将经过所述改性海绵铁加入至所述吸附池内,并持续对所述吸附池进行搅拌2~6h;
S4:将经过所述步骤S3的所述河水中依次通过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中,并向所述厌氧池加入含有聚磷菌的污泥;
S5:对所述河水进行过滤,完成除磷。
本申请公开的河道除磷的工艺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海绵铁对河水中的磷进行去除,一方面,海绵铁为零价铁,被硫酸改性后表面腐蚀,析出铁离子,能够与磷酸盐反应,形成难溶性的盐,另一方面,海绵铁本身具有大量的微孔,能够有效地吸附磷酸盐,因此能够去除大部分的磷,此时,河水中的磷含量以及大大减少,而后再通过生物除法能够获得更好的除磷效果,从而能够使河道中河水的磷含量减少95%以上,且海绵铁可以回收再利用,不会产生大量污泥。
进一步的是,所述稀硫酸为浓度4%wt~10%wt的硫酸溶液。
进一步的是,所述步骤S3之后还包括步骤:取出经过所述步骤S2的所述改性海绵铁,用清水冲洗所述改性海绵铁2~4遍,然后将所述改性海绵铁浸没在NaOH溶液中12h以上,回收固物,得到回收海绵铁。本申请通过 NaOH能够溶解改性海绵铁中吸附的磷酸盐,通过NaOH溶液处理后,改性海绵铁能够恢复吸附能力,从而再次进行利用。
进一步的是,所述NaOH溶液的浓度为20%wt~3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碧泓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碧泓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12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