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车车互联及防碰撞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1439.3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4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袁福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索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30/095 | 分类号: | B60W30/095;H04B10/116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王刘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见 光通信 车车 碰撞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防碰撞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车车互联及防碰撞系统,包括防碰撞分析仪、行车电脑ECU,以及安装于车头灯、日间行车灯刹车灯内部的可见光发射模块,安装于车头灯或日间行车灯内部的可见光接收模块,防碰撞分析仪与用于对可见光发射模块所需的电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发射通路相连,防碰撞分析仪与用于对可见光接收模块转化的电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接收通路相连;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车辆之间无法建立有效的互联通信、车辆之间无法建立高效防碰撞机制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碰撞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车车互联及防碰撞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车辆联网主要是实现了与英特网互联额娱乐功能,或者与服务器之间的人性化交互,定制化的客户服务功能,以及紧急情况下服务器与车辆之间的沟通。但是,车辆之间连接的应用非常少。
现有车载防碰撞系统,通过集成大量传感器,采集道路中车辆运行状态,分析是否存在碰撞的可能。虽然,高灵敏度传感器可以获得精准数据,但其采集距离却很有限,在车速处于中、高速时,无法提前预警,或者即便提前预警,驾驶员也没有足够时间进行避让,从而会造成交通事故。此外,利用无线保真的车辆通讯技术,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预警效果,但无线保真的频率与交通网络管制频率容易发生串扰,对公共交通安全造成潜在安全隐患。
目前,大部分车辆已经有采用了LED光源以及日间行车灯,基于这两个条件,车辆之间采用可见光作为通讯链路成为可能。采用可见光通信技术实现车车互联,具有连接速度快(光速)、无需中间环节(服务器)、不受环境干扰(电磁干扰)、传输距离远(几百米)、多对多连接等优点。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车车互联及防碰撞系统,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车辆之间无法建立有效的互联通信、车辆之间无法建立高效防碰撞机制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车车互联及防碰撞系统,包括防碰撞分析仪、行车电脑ECU,以及安装于车头灯、日间行车灯刹车灯内部的可见光发射模块,安装于车头灯或日间行车灯内部的可见光接收模块,所述防碰撞分析仪与用于对可见光发射模块所需的电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发射通路相连,所述防碰撞分析仪与用于对可见光接收模块转化的电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接收通路相连;
所述防碰撞分析仪与行车电脑ECU建立通信,并从行车电脑ECU获取预估自身行车轨迹所需行车参数,所述防碰撞分析仪与用于根据行车参数预估自身行车轨迹的行车轨迹预估模块相连,所述防碰撞分析仪与用于根据自身行车预估轨迹、其他车辆行车预估轨迹进行碰撞分析的行车轨迹分析模块相连;
所述防碰撞分析仪与用于根据碰撞分析结果分别向行车电脑ECU发送碰撞风险提示信息、要求主动接管驾驶过程的风险提示模块、主动接管模块相连,所述防碰撞分析仪与用于根据碰撞分析结果向行车电脑ECU要求调节车身方位的车身方位调节模块相连,所述防碰撞分析仪与用于根据碰撞分析结果生成减速信息的减速信息生成模块相连。
优选地,所述可见光发射模块包括包括发光LED,所述可见光接收模块包括光电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信号发射通路包括接收防碰撞分析仪发出电信号的第一均衡器,接收第一均衡器补偿的电信号并进行解串的解串器,接收解串器的电信号并在动态与静态电信号之间进行相位拟合的相位补偿器,接收相位拟合后的电信号并进行串行输出的串行器,以及接收串行电信号并进行加重放大的加重器。
优选地,所述信号接收通路包括接收可见光接收模块上传的电信号并进行补偿的第二均衡器,接收第二均衡器补偿的电信号并进行时钟数据恢复的时钟数据恢复模块,以及接收时钟数据恢复的电信号并进行去加重的去加重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索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索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14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