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鳞鲑遗传性别鉴定引物以及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72267.1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68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佟广香;张庆渔;张永泉;匡友谊;尹家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79 | 分类号: | C12Q1/6879;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鳞鲑 遗传 性别 鉴定 引物 以及 方法 | ||
一种细鳞鲑遗传性别鉴定引物以及鉴定方法,它涉及一种鱼类的遗传性别鉴定引物以及鉴定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快速准确鉴定细鳞鲑的遗传性别的方法。本发明细鳞鲑遗传性别鉴定引物对上游引物序列为5’‑GTGCCTGTCTGAGGTGTGAG‑3’;引物对下游引物序列为5’‑AGCTGTGTCAGGTTGTCGTG‑3’。鉴定方法:一、待鉴定个体DNA提取;二、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三、凝胶电泳,仅有1条235bp条带的为雌鱼,有207bp条带的为雄鱼。利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快速、准确鉴定细鳞鲑的遗传性别,节省人力和物力,在亲本培育和养殖过程中做到合适的雌、雄比例,节约养殖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类的遗传性别鉴定引物以及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Pallas)],属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dae),细鳞鱼属Brachymystax是我国珍稀、名贵的冷水性鱼类,1998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等级为濒危。细鳞鲑第一次性成熟需要3~4年,性成熟前无法通过外观形态来判断其性别,性成熟后,在生殖季节成鱼体色暗,背鳍前部鳍条变黑,体侧出现隐约红色斑。在不同年龄大小和不同栖息环境中,其体色变化较大,一般老龄鱼较幼龄鱼体色深,很难通过婚姻色鉴定雌、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提供一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快速准确鉴定细鳞鲑的遗传性别的方法。
本发明细鳞鲑遗传性别鉴定引物对上游引物序列为5’-GTGCCTGTCTGAGGTGTGAG-3’;引物对下游引物序列为5’-AGCTGTGTCAGGTTGTCGTG-3’。
本发明鉴定细鳞鲑遗传性别的方法:
一、待鉴定个体DNA提取;
二、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引物对上游引物序列为5’-GTGCCTGTCTGAGGTGTGAG-3’;引物对下游引物序列为5’-AGCTGTGTCAGGTTGTCGTG-3’;
三、凝胶电泳,仅有1条235bp条带的为雌鱼,有207bp条带的为雄鱼。
利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快速、准确鉴定细鳞鲑的遗传性别,节省人力和物力,在亲本培育和养殖过程中做到合适的雌、雄比例,节约养殖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细鳞鲑雌、雄鱼采用本发明方法鉴定的凝胶电泳图,其中1-3泳道为细鳞鲑雌鱼,4~6泳道为细鳞鲑雄鱼,M泳道为Marker。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细鳞鲑遗传性别鉴定引物对上游引物序列为5’-GTGCCTGTCTGAGGTGTGAG-3’;引物对下游引物序列为5’-AGCTGTGTCAGGTTGTCGTG-3’。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鉴定细鳞鲑遗传性别的方法:
一、待鉴定个体DNA提取;
二、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引物对上游引物序列为5’-GTGCCTGTCTGAGGTGTGAG-3’;引物对下游引物序列为5’-AGCTGTGTCAGGTTGTCGTG-3’;
三、凝胶电泳,仅有1条235bp条带的为雌鱼,有207bp条带的为雄鱼(图1所示)。
本实施方式中细鳞鲑雄鱼除扩增出207bp条带外,部分还扩增出235bp的条带。
本发明方法操作方便,仅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比较雌、雄鱼扩增产物大小进行鉴别,无需测序。所需设备简单,在生产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22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火车铁轨磨损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新型石料下料装置及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