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生理监测和自动输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3700.3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5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陶磊;尹莹莹;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B5/0205;G16H80/00;G16H50/20;G16H50/30;G16H40/67;G16H20/17;A61B5/318;A61B5/389;A61B5/145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道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69 | 代理人: | 司贺华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生理 监测 自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生理监测和自动输注装置,包括多功能生理监测装置、可视化输注装置、手机或电脑应用程序软件。通过多功能生理监测装置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数据、不同脊神经节段平面的生理数据和工作环境数据,并将上述数据实时传输至可视化输注装置、手机和电脑应用程序软件。可视化输注装置分析上述数据,自动化控制其程序控制输注装置运行参数,自动向椎管内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输注局部麻醉药或其他治疗药物。手机或电脑端应用程序软件,实现操作者对多功能生理监测装置和可视化输注装置的自动化、个体化和精准化远程监测和控制,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并减轻临床医生工作负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生理监测和自动输注装置。
背景技术
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脊神经根受到阻滞使该神经根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统称为椎管内麻醉。根据注入位置不同,可分为蛛网膜下腔麻醉(又称脊麻或腰麻)、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麻醉、骶管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目前主要用于腹部及下肢手术,由于其具有麻醉效果确切,费用低廉,对人体各系统影响较小,以及对设备要求较低等特点,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麻醉方式。如何测定椎管内麻醉阻滞平面和麻醉效果,是椎管内麻醉的常见问题。目前临床上常采用触觉法、冷觉法和针刺法测定椎管内麻醉阻滞平面和麻醉效果,触觉法和冷觉法并不能准确反映痛觉阻滞平面,针刺法虽能精确反映痛觉阻滞平面,但需要对患者进行多次和多位置的针刺,增加了患者创伤痛苦和医源性感染的风险。不仅如此,这些方法仅依靠医生和患者的主观判断,误差较大,此外,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达(如失语、小儿、意识障碍等)的患者,因无法使用这些方法确定麻醉阻滞平面和麻醉效果而只能选用全身麻醉,增加了患者的潜在风险。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测定椎管内麻醉阻滞平面的客观方法。
2016年相关报告显示,我国麻醉医师数量仅有8.5万名,缺口在30万人左右。全国各个城市的麻醉科医生都存在巨大缺口,麻醉科医生数量的增加远远赶不上工作量的增长幅度,麻醉医生短缺所致的医生超负荷工作正在成为一种常态。麻醉医生短缺,不断超负荷工作,这对患者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安全问题。目前临床使用的围术期镇痛管理的自动化设备,如可远程调控的患者自控镇痛泵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围术期镇痛的安全及有效性,还可以有效减轻麻醉医生工作负担。因镇痛效果好和副作用小等优点,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接受椎管内镇痛,例如腹部手术患者、开胸手术患者、分娩镇痛患者和晚期癌痛患者等。为了更好的保障患者麻醉镇痛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减轻麻醉医生工作负担,现在有必要提出一种具有多功能生理监测功能的自动输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生理监测和自动输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生理监测和自动输注装置,包括:多功能生理监测装置、可视化输注装置和手机或电脑端应用程序软件;
所述的多功能生理监测装置,用于实时监测患者身体状况数据并将上述数据实时传输至可视化输注装置和手机或电脑应用程序软件;
所述的可视化输注装置,用于接收、显示、储存和分析患者身体状况数据,预设多种个体化椎管内麻醉镇痛方案,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数据和患者生理特征自动化调控麻醉镇痛方案中的运行参数,自动向椎管内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执行麻醉镇痛方案;或者操作者手动调整麻醉镇痛方案中的运行参数;
所述的手机或电脑端应用程序软件,用于远程实时监测和调控患者身体状况数据和麻醉镇痛方案中的运行参数。
优选地,所述的多功能生理监测装置监测的患者身体状况数据包括生命体征数据和不同脊神经节段平面的生理数据及工作环境数据;
所述的患者生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合并症;
所述的麻醉镇痛方案中的运行参数包括药物名称、药物浓度、输注容量、输注速度、输注时间、负荷量、单次给药剂量、输注间隔、锁定时间、恒速/脉冲输注模式、脉冲速度、最大用药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37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