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手表读写姿态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73770.9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8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鄢家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写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吴金水 |
地址: | 61004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手表 读写 姿态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手表读写姿态识别方法,包括:所述智能手表表盘侧面设有重力旋转轴,所述重力旋转轴上设有正交旋转框架,所述正交旋转框架内设有重力旋转平台,红外接近传感器设于所述重力旋转平台上;重力旋转轴两端设有多向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多向压力传感器测量所述重力旋转轴两端压力变化,判断是否处于稳定的感应状态;通过所述红外接近传感器,从不同角度分别探测感应佩戴者头部、胸部、肩部三个特征部位的感应角度和感应距离;将探测感应数据传输到智能手表中央微处理器,智能识别读写姿态,记录分析姿态数据;判定所述读写姿态,如不标准则进行提醒;根据所述姿态数据分析结果,给出纠正建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识别、姿态感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手表读写姿态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相关技术是一门非常热门的技术领域,但是其姿态感知方面的技术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智能识别技术函待提高;相关技术竞争力和技术秩序尚需加强;如何将智能化进一步深化是其一个关键的技术方向。
目前的智能手表,其智能识别的和传感器探测的灵敏性、能耗量、有效性等技术方向都尚需提高;红外接近传感器以其探测的实时性和灵敏性、能耗、方案简洁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将红外接近传感器应用于智能手表将是一个非常具有技术意义的方向。因此,有必要将红外接近传感器应用于智能手表提出一种姿态识别方法,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读写姿态识别方法,所述智能手表表盘侧面设有重力旋转轴,所述重力旋转轴上设有正交旋转框架,所述正交旋转框架内设有重力旋转平台;将红外接近传感器设于所述重力旋转平台上;重力旋转轴两端设有多向压力传感器;
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多向压力传感器测量所述重力旋转轴两端压力变化,判断是否处于稳定的感应状态;
通过所述红外接近传感器,从不同角度分别探测感应佩戴者头部、胸部、肩部三个特征部位的感应角度和感应距离;
将探测感应数据传输到智能手表中央微处理器,智能识别读写姿态,并进行判定、提醒;
所述智能手表自动存储读写姿态数据,智能跟踪分析,给出纠正建议。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手表表盘的侧面开设有半球形凹槽,所述重力旋转轴安装于所述半球形凹槽内,所述正交旋转框架的外圆框架旋转端与所述重力旋转轴两端内侧相连,所述正交旋转框架的内圆框架轴和外圆框架轴向正交设置;所述外圆框架直径小于半球形凹槽直径,内圆框架直径小于外圆框架直径;所述重力旋转平台设于所述内圆框架上,半球形凹槽外部设有透明球壳形防护盖;所述重力旋转平台设置有重心调节模块;所述半球形凹槽内设置有限位器;所述红外接近传感器和所述中央微处理器用软导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多向压力传感器测量所述重力旋转轴两端压力变化,判断是否处于稳定的感应状态,包括:如果测量压力变化稳定在设定的变化范围内,多向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方向符合读写姿态方向,则处于稳定的感应状态,则判断读写状态稳定;如果测量压力变化超过设定的变化范围时,或多向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方向不符合读写姿态方向,则处于判断读写状态不稳定;所述判断是否处于稳定的感应状态,还包括:结合智能手表中的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综合探测加速惯性和转动角度,判断是否处于正常的读写状态;如加速惯性和转动角度小于设定阈值,则处于正常的读写状态,如超过设定阈值,则不处于正常的读写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写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写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37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肿瘤科均匀配药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热回收式新风换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