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澳洲坚果根系土壤微生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4314.6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2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谭秋锦;周春衡;韦媛荣;许鹏;宋海云;贺鹏;张涛;韦哲君;黄锡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黎华艳;裴康明 |
地址: | 532406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澳洲 坚果 根系 土壤 微生物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提高澳洲坚果根系土壤微生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套种黄豆;(2)复种油菜;(3)加强田间管理;每年4‑5月,套种黄豆,每年9‑10月,复种油菜,并适当喷施微生物增殖剂,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质量;在黄豆的花芽分化期,加入草木灰追肥,在油菜的现蕾抽薹期,加入腐熟鸡粪追肥,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质量;微生物增殖剂中含有葡萄糖、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水溶性淀粉,进一步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澳洲坚果根系土壤微生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澳洲坚果别名:昆士兰栗、澳洲胡桃、夏威夷果、昆士兰果,是一种原产于澳洲的树生坚果。澳洲坚果属常绿乔木,双子叶植物。树冠高大,叶3~4片轮生,披针形、革质,光滑,边缘有刺状锯齿。总状花序腋生,花米黄色,果圆球形,果皮革质,内果皮坚硬,种仁米黄色至浅棕色。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风力小的地区。在世界上众多的干果之中,澳洲坚果的经济价值最高,素来享有“干果之王”的誉称。澳洲坚果果仁营养丰富(呈奶白色),其外果皮青绿色,内果皮坚硬,呈褐色,单果重15-16克,含油量70%左右,蛋白质9%,含有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在内的17种氨基酸,还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夏威夷果(澳洲坚果)果仁香酥滑嫩可口,有独特的奶油香味,是世界上品质最佳的食用用果,有“干果皇后”,“世界坚果之王”之美称,风味和口感都远比腰果好。澳洲坚果除了制作干果外,还可制作糕点、巧克力、食用油、化妆品等。此外澳洲坚果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澳洲坚果的养分需求很高,为提高澳洲坚果的产量减少病害,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农药与化肥,在促进高澳洲坚果的增产的同时,部分化肥流失,对环境流成了污染;不但导致大量氮、磷资源浪费,还造成水体高营养化、土壤板结导等问题。土壤板结导等问题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群单一,而微生物群单一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从而导致澳洲坚果减产;如何提高澳洲坚果根系土壤微生物总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改善土质、降低环境污染的提高澳洲坚果根系土壤微生物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澳洲坚果根系土壤微生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套种:每年4-5月,在澳洲坚果种植地加入150~200kg/亩的木屑做底肥,同时喷施微生物增殖剂250~280kg/亩,再种植黄豆;在黄豆的花芽分化期,加入180~200kg/亩的草木灰追肥;黄豆成熟后收割,以收割到的豆秆做底肥;
每100kg所述的微生物增殖剂中含有葡萄糖5~7kg,200亿孢子/克的蜡样芽孢杆菌20~25g,20亿孢子/克的枯草芽孢杆菌100~120g,水溶性淀粉3~5kg,余量为水;
(2)复种:每年9-10月,复种油菜,在油菜的现蕾抽薹期,加入120~150kg/亩的腐熟鸡粪追肥;在油菜的开花期,喷施微生物增殖剂100~120kg/亩;
(3)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浇水施肥,增施磷、钾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黄豆的播种量为2.5~3.5kg/亩。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每100kg所述的微生物增殖剂中含有葡萄糖6kg,200亿孢子/克的蜡样芽孢杆菌22g,20亿孢子/克的枯草芽孢杆菌110g,水溶性淀粉4kg,余量为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在黄豆的开花结荚期,加入150~170kg/亩的沼液追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油菜的播种量为0.35~0.45kg/亩。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每年9-10月,复种油菜,在油菜的现蕾抽薹期,加入140kg/亩的腐熟鸡粪追肥;在油菜的开花期,喷施微生物增殖剂110kg/亩。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每12~15日在澳洲坚果种植浇一次水,保持土壤水分充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43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