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局部钢筋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79962.0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1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锋;曾滨;赵广军;许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02 | 分类号: | E04B5/02;B28B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孙玲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局部 钢筋 桁架 预应力 混凝土 叠合 底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局部钢筋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包括混凝土板和沿纵向预埋在所述混凝土板内的预应力筋;
局部钢筋桁架,所述局部钢筋桁架的下部预埋在所述混凝土板内,所述局部钢筋桁架的上部位于所述混凝土板外,所述局部钢筋桁架沿纵向布置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的跨中施工临时支撑处,所述局部钢筋桁架的长度覆盖临时支撑处产生的反弯矩范围,所述局部钢筋桁架的长度小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的纵向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钢筋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为光面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所述光面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的上表面为自然粗糙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钢筋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为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所述带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的上表面为带肋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钢筋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钢筋桁架包括一个上弦筋、两个腹筋和两个下弦筋,所述上弦筋与所述下弦筋均沿纵向设置,一个所述上弦筋位于两个所述下弦筋的上侧中间位置,两个所述腹筋分别位于所述上弦筋的两侧,两个所述腹筋的下部分别和一个所述下弦筋焊接相连,两个所述腹筋的上部与同一个所述上弦筋焊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钢筋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还包括横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沿横向预埋在所述混凝土板内,所述横向钢筋位于所述预应力筋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钢筋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的直径为4.8mm-16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钢筋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的厚度不小于30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局部钢筋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筋与所述下弦筋均为直径是8mm或10mm的热轧带肋钢筋,所述腹筋为直径是6mm的冷轧光圆钢筋。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局部钢筋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混凝土模具或者模台中沿纵向并排放置多条预应力筋;
S2、使用钢筋张拉机在各预应力筋两端施加拉力,各预应力筋上施加的拉力值为自身抗拉强度的0.4倍-0.8倍;
S3、向混凝土模具或模台内确定的位置处沿纵向放置局部钢筋桁架,局部钢筋桁架包括上弦筋、两侧的腹筋和下弦筋,使下弦筋与腹筋下部位于混凝土模具内或模台内,腹筋上部以及桁架的上弦筋位于混凝土模具或模台外;
S4、向混凝土模具或模台内放置横向钢筋,横向钢筋位于预应力筋下侧;
S5、向混凝土模具或模台内浇注混凝土并完成养护,使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与局部钢筋桁架结合形成整体;
S6、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两端的预应力筋切断;
S7、使用起吊设备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与局部钢筋桁架一起从混凝土模具或模台内吊出,即得到局部钢筋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7996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内存的联机交易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路面内部裂缝数量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