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根野蚕豆的高效育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081441.9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3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罗充;付堂径;姚红艳;郑兰阳;吴茅;陈厚锡;冯晓英;况梦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充 |
主分类号: | A01G22/40 | 分类号: | A01G22/40;A01G22/25;A01G9/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蚕 高效 育苗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红根野蚕豆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红根野蚕豆的高效育苗方法,整理苗床,扒细苗床土;在苗床上,覆盖无纺布,盖上细土;撒播红根野蚕豆种子及莎草种子,在红根野蚕豆种子及莎草种子上在覆盖细土,浇水,苗床管理。细土的厚度为2cm‑3cm,红根野蚕豆种子及莎草种子上覆盖的细土厚度为1cm‑2cm。苗床管理过程中,一般5‑7天可出苗,15天以后可起苗移栽。本发明采用无纺布铺设在苗床上,细土盖种的方式,既解决了种子明发后无法深入土壤的问题,又提高了出苗率;同时也使得根系生长良好,苗较为健壮,利于起苗移栽,为后续的栽培提高优良苗木。本发明出苗率较现有方法提高70%以上,移栽成活率提高7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红根野蚕豆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根野蚕豆的高效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红根野蚕豆因种子细小,仅0.1mm,直接在苗床上播种,往往种子会随浇灌水进入土壤深处,难于萌发;即使种子萌发,也因为入土太深,不能正常出苗,故生产上一直以来种子繁殖往往采用踏实苗床。打泥浆等方式进行繁殖,由于种子细小,发芽后根系较弱,难于深入踏实的苗床;同时打泥浆易干旱,导致起苗困难。故而出苗率很低,苗质量较差,移栽成活率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红根野蚕豆的种苗生产。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现有的红根野蚕豆育苗方式,采用踏实苗床、打泥浆等方式设置苗床,苗床土壤板实,土壤透水透气性差,种子萌发后根系深入板实土壤困难,苗容易缺水干枯,从而降低了出苗率。
(2)现有的红根野蚕豆育苗方式,土壤板实种子萌发后根系发育不良,生长量小,主根与须根均不发达,不利于后期起苗移栽。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本方法采用苗床上加无纺布覆土技术,苗床土壤较为疏松,土壤透水透气性得到明显改善,利于种子萌发后深入土壤,可以提高发芽率;同时土壤疏松土壤透水透气性好,主根明显且健壮,须根数增多。既提高了苗成活率,也提高了秒的健壮程度。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红根野蚕豆是一种以根和花为利用部分的植物,育苗的苗的健壮程度,特别是主根健壮程度和须根的数目,对其后期生产具有重大影响,本方法使用后主根长度、须根数量明显优于传统育苗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根野蚕豆的高效育苗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根野蚕豆的高效育苗方法,所述红根野蚕豆的高效育苗方法包括:
整理苗床,扒细苗床土;
在苗床上,覆盖无纺布,盖上细土;
撒播红根野蚕豆种子及莎草种子,在红根野蚕豆种子及莎草种子上在覆盖细土,浇水;
苗床管理。
进一步,细土的厚度为2cm-3cm。
进一步,红根野蚕豆种子及莎草种子上覆盖的细土厚度为1cm-2cm。
进一步,苗床管理过程中,5-7天出苗,15天以后起苗移栽。
进一步,所述红根野蚕豆的高效育苗方法的种子处理:采用两层无纺布包裹种子,在水温40-45℃浸种1-2小时,以引发种子胚发育;水引发后,将种子均匀平摊在干燥的无纺布上,隐蔽处晾干水分备用;莎草均匀种子同样处理。
进一步,所述红根野蚕豆的高效育苗方法的苗床准备:选择背风向阳的地块,整理苗床,扒细苗床土;在苗床上,覆盖无纺布,盖上细土,细土的厚度应为2cm-3cm。
进一步,所述床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充,未经罗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14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