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基热塑性弹性体的增容方法及其得到的硅基热塑性弹性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82325.9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2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徐龙平;陈良兵;王伟杰;黄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思立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L77/02;C08L83/07;C08L83/04;C08L83/05;C08L83/10;C08K7/26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贺理兴 |
地址: | 6103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基热 塑性 弹性体 增容 方法 及其 得到 | ||
本发明涉及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硅基热塑性弹性体的增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聚硅氧烷橡胶与增容剂、补强填料、结构控制剂共混,并置于密炼机中进行预混合,得到预混胶;将预混胶与热塑性树脂共混,并置于密炼机中混合,得到橡塑熔融物;将橡塑熔融物加入至螺杆挤出机中,同时分区加入交联剂和催化剂进行动态硫化,硫化后造粒得到硅基热塑性弹性体;增容剂的结构式如I所示,本技术中采用的增容剂,与聚硅氧烷结合后能够显著提升聚硅氧烷的极性,使得聚硅氧烷与热塑性树脂具有优异的相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硅基热塑性弹性体的增容方法及其得到的硅基热塑性弹性体。
背景技术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当下发展的焦点,可穿戴智能设备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发展方向且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与智能,让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硅基热塑性弹性体作为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主体材料之一,具有丝滑般触感、不粘灰、无析出、不发粘、易脱模等优异性能,让其能够满足可穿戴智能设备的要求而被广泛应用。
硅基热塑性弹性体一般是由热塑性树脂与聚硅氧烷组成,而热塑性树脂与聚硅氧烷之间的相容性较差,若要达到较好的使用性能,需提升热塑性树脂与聚硅氧烷之间的相容性。
当前多是在硅基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过程中加入增容剂,用以达到提升增容的目的。
如公开号为CN108219447A的专利,使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作为聚酰胺/硅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的增容剂。EAA为线性的共聚物,其与硅橡胶的相容性一般且在高粘状态下不易于分散在界面层间。
如公开号为CN111234467A的专利,相容剂选自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POE、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乙烯-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这些相容剂中都未含硅链且都为线性共聚物,使得其与聚硅氧烷的相容性一般。
如公开号为CN111154265A的专利,采用端羟基硅油、环氧硅油或硅烷偶联剂作为增容剂,这些增容剂与聚硅氧烷的相容性很好,但是与热塑性树脂相容性差。
如公开号为CN1429253A的专利,采用硅烷偶联剂、官能化二有机聚硅氧烷、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作为增容剂,在共混体系中加入此增容剂,增容剂与被增容相的相互缠绕作用小,制备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一般。
如公开号为CN102153853的专利,采用硅改性聚氨酯作为相容剂,相容剂为聚氨酯有机硅嵌段共聚物,其与热塑性树脂间的作用力弱,制备得到的热塑性弹性体可重复加工性一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前的硅基热塑性弹性体的体系中,采用的增容剂增容效果差,作为增容相加入到体系中,与被增容相的相互作用力差,从而无法提升硅基热塑性弹性体的各方面性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基热塑性弹性体的增容方法,本技术中采用的增容剂,与聚硅氧烷结合后能够显著提升聚硅氧烷的极性,使得聚硅氧烷与热塑性树脂具有优异的相容性。增容剂在硅基热塑性弹性体中作用时相当于铆钉结构,聚硅氧烷通过可反应活性基团与聚硅氧烷发生作用,而多条聚酯链嵌入热塑性树脂中,而达到增容效果,让两相的界面层更加稳定,可实现反复加工的能力。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基热塑性弹性体。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基热塑性弹性体的增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橡胶预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思立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思立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23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