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锥对撞点火中聚合物球冠的飞秒激光加工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083070.8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5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曹强;杨波;王晓亮;刘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K26/00;B23K26/36;B23K26/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郑飞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点火 聚合物 激光 加工 方法 系统 | ||
1.双锥对撞点火中聚合物球冠的飞秒激光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钢网基片上的微钢球上沉积生长一层聚合物薄膜;
S2,通过移动平台将机器视觉焦点定位在微钢球薄膜表面;
S3,将球冠薄膜从微钢球上整体切割下来;
S4,通过棉签轻擦将切割后的球冠薄膜从微钢球上剥离;
S5,将剥落下来的球冠薄膜平放在载玻片上,利用飞秒激光对球冠边缘进行修饰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锥对撞点火中聚合物球冠的飞秒激光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包括:在钢网基片上阵列固定直径为500微米的微钢球,然后在微钢球上沉积生长一层厚度为50微米的聚合物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锥对撞点火中聚合物球冠的飞秒激光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包括:将钢网基片固定在加工平台上,利用三维移动平台将机器视觉焦点定位在球顶表面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锥对撞点火中聚合物球冠的飞秒激光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具体包括:整体切割的目标是将球冠薄膜从微球上切割下来,且为了边缘修饰的二次加工有缩进尺寸,切割时的加工直径设为0.44毫米,球冠目标直径为0.42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锥对撞点火中聚合物球冠的飞秒激光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加工采用的是飞秒激光,所述飞秒激光采用基频光,激光中心波长1028nm,激光重复频率200kHz,脉宽190fs,激光功率500mW,激光衰减通过率100%,每个加工点的脉冲数16,加工速率为1mm/s。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锥对撞点火中聚合物球冠的飞秒激光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减少球冠边缘附着的残留物,用低功率的激光对切割边缘进行热效应冲击驱散处理,具体地,将激光衰减到10%,激光有效作用直径将减小为3微米,重复加工一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锥对撞点火中聚合物球冠的飞秒激光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具体包括:取样时,用蘸有酒精的棉签从侧边绕圈轻擦切割加工后的薄膜样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锥对撞点火中聚合物球冠的飞秒激光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具体包括:将剥落下来的球冠薄膜水超声清洗,烘干后转移到载玻片上,准备做边缘修饰的二次加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锥对撞点火中聚合物球冠的飞秒激光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饰加工具体包括:采用衰减通过率10%的低功率激光对边缘进行修饰加工,从外圈向内圈缩进,加工直径由440微米梯度缩减到420微米,缩进梯度为5微米。
10.双锥对撞点火中聚合物球冠的飞秒激光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双锥对撞点火中聚合物球冠的飞秒激光加工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08307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